苗月玲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润德小学,浙江 慈溪)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就是补习,空中楼阁式的生活方式,割裂了孩子与大自然、社会的联系,缺乏情感的体验、生活的感悟,因此,给小学习作教学又增加了一道屏障。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亲身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知、行、说、写结合在一起。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平台,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积聚情感,有效利用这些活化的作文资源写作,让活动与作文融合,既促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又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两者实现双赢。
经过实践,小学习作教学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机融合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在习作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之间找寻结合点,把习作教学有机融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互生共赢。
对人教版第二、三学段各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理出了写人系列、写景系列、童话想象系列、应用文系列、动物系列、写事系列等六大系列。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活动的设计要与习作主题相吻合,这样才能为学生习作提供活化的实践素材。其次,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愿望和兴趣。这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再次,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选择生动具体的主题,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最后,活动的设计应尽量结合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不仅便于学生探究,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蓄、体验的积聚上,还为学生的习作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一个训练的平台,使习作教学始终贯穿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全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作文信息获取的过程,活动总结过程就是文章写作过程,成果展示过程就是作文交流、评价过程,活动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的丰富性决定了作文的丰富性……它们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习作教学融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能。
以亲情作文指导课《爸爸妈妈的爱》为例,在本次习作教学的各环节始终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机融合。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古诗导入,创设情境:以饱含慈母深情的唐诗——《游子吟》,来引发学生的想象,连接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母爱,奠定情感基础。
(2)图片展示,初步感悟:向学生展示饱含父爱、母爱的图片,结合“亲情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表”,交流父母爱你的一件事。通过多幅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的爱就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当中体验到的感受,努力促成感受与表达的转化。
(3)搜索细节,体验感动:通过真实感人的母爱故事,让学生领悟到:感人的细节就在你父母的动作、语言、神态中。同时,联系活动体验,交流父母感动自己的细节,并把这来自学生的最真切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出来。
有了这一份真切的感动,学生的表达就不再是机械单一地对客观生活的“镜面再现”,而是经由主体情感参与的“合金体”,使学生在课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4)例文导写,表达真爱:出示范文《爸爸爱我》,学生默读后,交流令人感动的语句。让学生明白:父爱就在这位父亲的动作、语言、神态中。然后,让学生写父母爱你的一件事,来表达爱父母之情。
由于有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以及课堂上的口头交流,学生有了足够的素材,内心深处积淀了情感,先说后写,先体验后表达,实现了我手写我心。
(5)评改习作,展示延伸:以学生当堂完成的一篇习作为例,集体讨论评改:哪些地方特别感人?之后,让学生自改习作。修改后,再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习作,感受父母之爱,表达爱父母之情。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请父母提出意见,再次修改。
这一环节,综合运用多种修改方式,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在渐次进步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爱习作。同时,向父母献习作,请父母提意见的过程,是又一次亲情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修改习作的有机融合。
小学习作教学因为有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有了鲜活的素材、真切的体验,学生写作就不会无话可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有了习作教学,使活动更加有效,两者互相融合,互为促进,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打开语文学习的又一扇窗: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J].语文教学通讯,2006.
[2]李白坚.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