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陈集中心小学,江苏 宿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出于好奇心重、容易受到环境和氛围感染的年龄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营造环境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在气氛的感染下引发好奇心,提出问题。
游戏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提问环节游戏化,利用教学道具,通过抽签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掌握学习内容。
小学生比较在乎荣誉和来自教师的正面评价,这些是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内举办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关的评比活动和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在进行评比的过程中,要从正面出发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相关的评价和纠正,通过鼓励和肯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提问行为的持续进行提供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也出自阅读中,要想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首先可以从阅读开始。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懂题目才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方式围绕题目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试着去解答疑问,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中心句、段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会寻找中心句并且围绕中心句进行提问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在新的课文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和阅读,找出他们所认为的中心句、段,并围绕段落进行理解和提问,再在课堂上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在课程结束后对比自己之前的理解和提问对课文再一次进行深化阅读,以此来掌握课文的精髓。
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留白供师生发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文本的空白处针对文章的段落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找寻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内容,更能够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标点是文章的符号,不同的标点可以让一句话拥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标点进行关注,发现标点的特殊意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更多的是从一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可以制订相关的提问规则。首先,规定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与提问,并且不能从同一角度提出相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在提问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将问题陈述完整,不能打断学生的思维;其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如实的记录。这些规则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老师的。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让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式。
(1)图像观察法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以及提供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给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图像来领略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比较联系法
比较也是锻炼学生提问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构类似的课文对比来帮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差异,从而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好奇,提出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要从课堂本身出发,还要从课堂以外的时间入手,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随时提问的好习惯,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