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亮
(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 陕西咸阳 712000)
物理学注重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物理理论知识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习惯了感性思维的12、13岁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对于物理学畏之如虎,自然也就不能获得好的成绩。如何降低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物理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兴趣,是学习之师,是成功的先导。我认为学习物理首先在于学科趣味的展示,让学生喜欢听,有探索的兴趣。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对于这一点,我有几点粗浅的经验:
第一印象对于学习意愿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如何在初始课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物理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有趣的实验,第一节课教师要善用这些实验,让学生惊讶、好奇,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
因此,在第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初中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方面的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为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薄薄一张纸片承受了一整杯水的重量让学生惊叹不已;“装满水的杯子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中,一直装满水的杯子,居然还能容纳几百个回形针,更是让学生震惊;还有浮沉子、光学魔术存钱罐、听音辨人、“一个巴掌拍不响”等去为实验都让学生感慨物理的神奇,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1]
尽管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看似深奥,但实际上科学理论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所探索的仍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物质和现象,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物理虽是新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语文。利用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我在课堂中大量的引入了语文知识。如用物理学眼光去理解成语,学生在如同猜谜一般的快乐过程中,完成了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如“震耳欲聋”与声音的能量;“杯弓蛇影”与光的反射;“刻舟求剑”与相对运动;“掩耳盗铃”与声音的传播等。
物理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也应当回归生活,要帮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能随时随地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必须把学生的视野带至广阔的社会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实例大多来自于生活,比如,在讲解“热胀冷缩”,我列举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看似闲置的电线”以及被切割成豆腐块的水泥路面;在讲解“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时,我列举了“秋天黄叶遍地,汽车飞速经过时,树叶向马路中间聚拢”的现象;在讲授“声音具有能量”,我借助了电影《功夫》中包租婆著名的“狮吼功”可以震碎玻璃来进行形象的说明;在讲解“红外线热辐射”时,我列举《特种兵2》中吴京为了避开红外线的追捕,全身上下涂满泥巴,以此降低身体表面温度。这些熟悉的现象或者情境,让学生对于本来晦涩的物理语言有了简洁生动且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科趣味性的一大表现就是动手参与的机会多。在课堂中,我也经常自制实验器材,身先垂范,激发学生动手验证的兴趣。比如,利用普通的矿泉水瓶子、小玻璃药瓶和水制成“浮沉子”,演示潜水艇工作原理,即浮力的作用;利用常见的梳妆小镜、硬纸板来进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索;在一张纸的两面分别画上鸟和鸟笼,对折之后,粘在筷子上,快速搓捻,使筷子飞速旋转,出现了鸟飞进笼子里的奇观,借此来演示“视觉暂留”;还有一次,我利用打火机和矿泉水瓶自制爆炸装置,给学生展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这些实验的素材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在经过巧思和物理原理的结合之后,就会展现出奇特的魅力,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对物理学产生兴趣。
现代课堂,应该努力创造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真正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本位意识要弱化,而主导意识要强化。既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诱导,努力创设乐学的气氛和环境,变外推力为内驱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和传递,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直至教学互相融合。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物理作为初二的新学科,我力求用幽默生动且生活化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汽化液化”时,我灵机一动,声情并茂、动作夸张地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常见的生活场景——戴着眼镜吃火锅,“冬天时,你和家人去吃火锅,此时,汤已滚沸,肉已煮熟,你扶好眼镜,握紧筷子,盯紧在锅里翻腾的肉片,刚一凑近,眼前突然雾气朦朦,什么也看不见了,你赶紧把眼镜上的雾气擦干,结果,肉早就被别人吃光了!”学生听得哈哈大笑,感同身受,也就顺利的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后,要能够在生活中进行验证,这样才是真正学习物理、热爱物理。所以在课余我组织了很多简单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一方面观察生活可以变废为宝,一方面验证所学物理知识,比如探索力学的纸飞机大赛、自制水火箭活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受神奇声音变化的自制乐器比赛(包括管弦乐器、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制家庭电路模型,设置串并联关系,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以及运作;组织物理知识趣味竞答,让学生在享受竞赛乐趣的同时夯实物理相关知识。
以兴趣为马,以勤奋为梯,才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物理学科的学习当中去,当然,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享受物理的趣味,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的做好物理课堂的引路人。
[1]杨慧.教师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物理[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