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庚生
(广东省南雄市雄州街道永康路中心小学,广东 南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习的重视,学生书包里有一两本“优秀作文选”,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了。可拥有了“好书”的学生,却不见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学生有了“优秀作文选”却不会利用,没有“好好读书”。有的学生像看小说似的一天看一本,因为贪多不能消化而什么也没学到;有的学生只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看,因为挑看,所以“营养不良”而发展不全面。如何让“优秀作文选”成为学生作文水平飞跃的助推器,那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鲁迅先生也曾尖锐指出,读书犹如走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那么,掌握阅读方法也就至关重要。学生每阅读一篇作文前,应让他们想想:假如让我来写这一篇作文,我会怎么写呢?思考之后,对照一下作者写的,找出差距,借鉴长处。看的时候,注意一下原文的构思、选材、开头、结尾……但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差,还不怎么会欣赏别人的作文,而文后的点评则告诉了学生哪里写得好,哪里存在不足。所以,文后的点评也应要求学生认真去看。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老师可在开学初讲几节作文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发现。
学生拿到“优秀作文选”后,有没有认真去看呢?有没有看懂呢?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不时抽查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看的作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从而监督学生,指导学生。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学生,甚至还可以让他们找出别人的不足进行修改。另外,还可根据班级学校实际,每周专门用一两节课来阅读,让学生看、说,老师根据情况进行点拨。我们学校有本校刊《永康少儿》,每个月发下之后,我就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书到用时方恨少”,同样,学生写作文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他们想写却无话可说,想描述却不知用哪个词语。这时,平时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学生阅读时就应要求他们把那些好的开头、结尾、词语、句子等记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词汇量将大大增加,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词可用。
摘抄需要恒心,而摘抄的作用一旦不能及时得到体现,大部分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选择放弃。为了让学生的摘抄有始有终,老师应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把摘抄本交上来,检查他们的摘抄情况。检查后,对那些能坚持摘抄的学生进行表扬,评出“摘抄能手”,从而鞭策其他学生,并可根据情况再次对他们提出要求:一要做到摘抄准确,不抄错;二要做到摘抄后互相交流,甚至可以摘抄别人摘抄的内容;三要做到没事时多去翻翻摘抄本,最好能把里面的内容熟读成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好文章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仿写是一种很好的借鉴方法。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
当学生看完一篇好文章,就可让他们去仿写。可以模仿句子段落,也可以模仿开头结尾;可以模仿谋篇布局,也可以模仿过渡照应。只要自己认为好的,都可以仿写。如学完《桂林山水》(以课文为例)我要求学生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篇《家乡山水》,也可借鉴课文引用式开头写一个开头。《桂林山水》的段落是这样描写漓江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个段落语言优美、结构典范。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先拿出南雄特产银杏叶,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学生在饶有情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银杏叶形状奇特、颜色金黄、表面光滑,再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片段,学生自然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总分结构写出了银杏叶形状奇特、颜色金黄、表面光滑的特点,赞美之情洋溢其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完《翠鸟》,我就要求学生模仿开头写一种动物的外貌,模仿翠鸟捕鱼的过程写其他动物的捕食过程。一个学期坚持仿写课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飞速进步。
借助“优秀作文选”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训练。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多给学生以指导,及时总结,多想办法,就一定能把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