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丽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关镇寨里小学,河北 石家庄)
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好的文章看多了,自然在进行运用时会有所考量,表达自然水到渠成。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积累不一定是写作方面的,学生要涉猎广泛、大量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高效阅读,学生能够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自然就有实际的提升。
教师利用诗词句子以及各种优秀文章,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内在涵养。再加上学生阅读书籍,所获得的相应的学识积累,最终都会从学生作文中表露出来。教师给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学知识,就是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补充。教师对于学生的相关教导,就是意在使学生表现得博学明理,可以引经据典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做到旁征博引,典故成语信手拈来。在积极地同朋友、教师、家长进行交流中,如果没有广泛地涉猎,没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又怎能使得学生“侃侃而谈”“舌灿莲花”一般呢?故而,教师教导学生经典诗词和摘抄好词、佳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日记积累写作经验,写日记不但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同时也可以帮助自身进行练笔。因为日记的涉及面很广,学生的所见所闻、心情态度、观点看法等都可以记录。同时教师建议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去外面转一下。美妙的大自然就是绝佳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在节假日,到风景优美的景点和公园多去走一走,可以和同学一同去游玩,也可以和家长一同郊游。学生要锻炼观察力,对所见、所感都要及时记录。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经典的诗词语句。关于诗词语句的运用,就要跟学生进行相应实践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不着痕迹的化用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明月、阁楼、栏杆这些意象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人诗词中的这些意象都代表什么意思,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化用。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可以教导学生明白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情景融合,合理化用的技巧。例如,学生在描写冬天的雪景时,就可以化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化用句子:凛冽的寒风从孤寂的边陲吹来,让我一睹千年雄壮的盛唐雪景。学生如此化用经典诗文,写作文章立刻得以升华。学生在经过大量练习后,可以掌握化用好词好句、诗词名篇的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师需要发扬“因材施教”的传统,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和程度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相对不佳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通过有层次的点评,学生可以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例如,笔者在进行作文评测时,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白驹过隙”,在批语中这样写道:用词精确,富有文采,认真做好记录和积累,作文将更文采斐然!事实证明该学生的作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绩喜人。
教师需要指导孩子认真写作,并细心修改。学生修改时,教师需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切忌直接告诉孩子应当怎么去写作文。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联系和反思。
例如:教导学生如何去描写一个苹果,从外形、颜色、味道、气味这几个角度去入手,进行细致的描写。学生通过教师预留的题目进行写作,注意观察,观察从细节入手。必须按一定顺序、层次写清楚,之后可以自己检查相应的句子结构和错误。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这种写作培养方式,显然不是立竿见影,但一旦开始见效,进步速度和效果都是惊人的,而且会长时间发挥作用。
作文教学不是件能够速成的工作,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帮助学生从实际的日常积累中做起,不断完善学生的作文思路和方法,持之以恒,这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