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数学思维

2018-02-24 21:23:31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1.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热情。数学既具有简洁美和对称美,又具有统一美和相似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相关的事例展示数学之美,去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联想,将疑问提出来。例如,学习“圆周率”一课时,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以后,可以讲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讲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热情。

2.引出数学学习话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和生活性的认知背景创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数学知识。高效教学既不需挑战性不够的信息,也不需要不含纯数学抽象问题。例如,有的数学教师用数确定位置,先对刘公岛和甲午海战进行讲解,再谈爱国教育基地的刘公岛等。这种话题冗长,应该直接揭示,将问题明确提出。

3.消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障碍。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障碍,必须要将数学学习认知课堂营造建构起来,将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致使学生既会不但会思考问题,还能够将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数学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将自由的开放思维空间形成,把学生数学的思考引入一个纵深的空间,从而使学自由自主探求学数学的奥秘不断地得以促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将相关基础知识温习及时地提供给学习数学,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参与行为也要积极地给予肯定,特别要具有宽容的态度,将心理的障碍消除。

4.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要。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要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作为基础,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能够从数学角度主动观察和思考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数学眼光对现实情境中数量空间位置和互相关系的演变和存在进行追寻,并且对数学问题的社会价及认知价值的解决进行掌握。例如,教师将一个纸巾盒取出,问学生做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张纸?教师趁此机会引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需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措施

1.营造良好氛围。当前,部分教师教学时仍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首先,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让老师的课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首先将角的构成讲解清楚,让学生对角有初步的了解,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构成的,再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出角的模型,并提出问题:一个顶点和两条曲线所组成的图形能不能称为角?类似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有用的问题,老师不能立即否定,应该给予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对于能提出关键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此在教学中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2.引导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将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好,然后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质疑的乐趣,逐渐喜欢质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对问题都应该进行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有的学生学习范围较广,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教师应该将这些问题进行细化、筛选,将可以通过讨论的问题交给学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质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具备强烈的认知刺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质疑欲望。例如,教学“分数意义”时,对于数字1的单位意义,可以利用1支笔和1盒笔两个相同数字来体现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差异,将一类事物和一个计量单位及一个物体的整体突出都能够均分。

4.激发学生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与联想。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创设相关情境,首先让学生了解轮轴对车轮的作用,然后讨论车轴的安装位置对车辆行驶有什么影响,也可以让学生想象或用纸片动手做一个车轴在圆心位置的轮子,再做一个车轴不在圆心的轮子在转动时会发生什么。通过实际操作,既让学生明确了圆与半径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学习了圆的性质、明白了圆心到圆周的距离相等数学知识。教师再给出一些圆的半径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什么物体的圆。学生看到半径是16厘米的圆的图片时,猜测是生活中用的盘子,也可能是小盆;看到半径160米的圆的图片时,学生会联想到海洋或麦田。这种情境设置使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老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逐渐养成了,也就为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