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衍琛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
郑文汉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长期任职中华职业教育社。郑文汉注重致力于职业指导研究,为近代我国职业指导思想的引进、职业指导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有《职业问题之探讨》,曾作为“师范小丛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此外,郑文汉还撰写、翻译大量有关职业指导的文章。目前,学界对于郑文汉的职业指导思想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笔者不揣冒昧,刍议其职业指导思想,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
由于我国早期职业指导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外职业指导思想和实践的滋养,因此对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介绍显得格外重要,郑文汉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平台,译介多种国外职业指导材料,内容涉及职业指导的方方面面。
职业指导发端于美国,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美国职业指导发展早期,关于职业指导是否可能,美国社会曾进行广泛讨论,许多文章见诸报刊杂志。郑文汉选取两篇文章进行译介。一篇否认职业指导的功用,认为职业指导是幻想。职业指导“有变成走江湖说大话的危险……与星相家算命一样的没有好结果”。此文还认为,职业指导员必须明了指导对象的性情和能力,并假设此种性情和能力与某种职业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实际上这种相关关系是很难确定的。另一篇出自职业指导专家的文章,则对上述观点进行反驳。该专家认为,职业指导不是算命。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并不是单单依靠职业指导员的“相面”进行预测。此文作者认为:“被指导的个人不是被动的受指导和测验”,“指导员无论如何能干,决不能单独工作”,“职业指导绝不是短时期,而是长时期的工作,甚至包括个人的一生”[1]。
我国职业指导起步较晚。在我国职业指导发展初期,对于职业指导是否可能、是否有用,国人存在不同的看法与争论。不管认为“职业指导是幻想”,还是坚持认为“职业指导不是算命”……所有这些都说明在职业指导发展初期,对于什么是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的作用何在等这些基本问题必须廓清,否则职业指导难以发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职业指导发展初期,无论是对于职业指导的批评,还是为职业指导正名,所有这些都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助于科学职业指导理论的建立和职业指导实践的开展。这点恰如郑文汉所说,双方的意见均为研究职业指导者所应注意。通过译介这些不同观点的文章,引起国人对职业指导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在我国职业指导开创初期,对于影响职业指导因素的研究十分缺乏。为给国内进一步开展职业指导提供参考,郑文汉译介了国外学者对于影响职业指导因素的研究文章。
郑文汉翻译介绍了Frank S.Endicott所做的关于影响中学生职业选择因素的试验。Frank S.Endicott等人选取某一中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影响中学生职业指导的因素。结果发现,中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女生更多地受到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较之女生,职业指导相关的书籍及职场精英更多地影响男生;中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较少受到学校影响。
郑文汉在介绍上述实验后,认为进行职业指导时“应该多请职业成功人到校与学生讨论他们所选择的职业”。同时“应该慎重指导学生的读物,适当的供给职业的书报于学校图书馆”[2]。这种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影响职业指导因素的模式,对后来我国职业指导研究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职业指导源自西方。这就造成我国早期职业指导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从职业指导发达国家寻找借鉴和参考。郑文汉孜孜以求,对当时一些国家的职业指导进行分别介绍,具体为:
德国职业指导。德国职业指导事业主要包括发布职业信息,搜集职业材料,帮助工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与学校、家长、工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帮助身心有缺陷的人选择职业等内容。郑文汉认为德国职业指导成就突出。德国政府不仅在城市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指导,而且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同样开展职业指导。在郑文汉看来,德国职业指导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三点:一是德国政府取缔收费的职业指导机构而成立政府的介绍局;二是德国职业指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指导制度;三是德国职业指导机构同学校、家庭、社区、工厂等开展密切合作[3]。
澳洲职业指导。郑文汉介绍澳洲职业指导发展的简要历程,指出澳洲职业指导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经费缺乏。郑文汉重点介绍澳洲各地职业指导实施的不同。比如,在维多利亚等地区人们认为只要具备职业指导的相关资料,就可以开展职业指导活动;而新南威尔士等地的人们却认为,职业指导必须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即必须建立在心理测验和客观观察的基础上。此外,澳洲各地职业指导实施的范围也存在不同,有些地区的职业指导工作覆盖所有的学校和学生,而有些地区的职业指导则主要面向某一阶段的学生。最后,郑文汉指出:“澳洲已整个的感到职业指导的重要,现今已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专家从事指导工作,以期适应该州的情况”[4]。
苏俄职业指导。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职业指导有其自身特点。工业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苏俄在全国普遍实施职业指导。苏俄职业指导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职业指导的责任分散给相关职业指导机关。因此,苏俄职业指导机构比较分散。职业指导的基本步骤包括调查并形成报告、学校出具评价报告、学生撰写有关职业选择的报告并上交职业指导局、心理测验、非正式谈话以及资料汇集整理等阶段。苏俄职业指导具有以下特点:职业指导是工人合理分配的方法、职业指导与教育工作联系紧密、指导面向成人和儿童、指导以详细的生理心理调查为基础、职业指导是专家团队合作的结果、职业指导与研究相伴随[5]。
南非洲职业指导。南非洲设立教育心理研究部,编制智力测验,辅助学校进行职业指导。南非洲职业指导主要由学校办理,国家提供财政支持,注重学校后职业指导工作[6]。劳工部负责职业指导材料的编辑、出版和发放。
除上述国家和地区外,郑文汉还翻译和介绍日本、土耳其、英国、夏威夷等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指导状况。在我国,职业指导作为一项后发、移植而来的事业,在其早期的成长过程中,郑文汉对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介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郑文汉的介绍覆盖国家范围之广、涉及职业指导内容之全,在同期弘扬职业指导的专家当中是较为少见的。
职业指导是一个由分析、综合、诊断、预断、处理、追踪等步骤组成的科学活动[7]。职业指导工具是此项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文汉非常强调职业指导工具的建设。
郑文汉认为,我国职业指导虽然实施有年,但发展缓慢,收效不明显,这与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欧美国家职业指导在较短时间内就获得较快、较好发展。中西职业指导的不同境遇刺激郑文汉寻找答案。在郑文汉看来,造成中国职业指导发展缓慢而且收效不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指导工具的不完备”,设备简陋、工具缺乏。即使这些仅有的职业指导工具,也大多直接从西方引进,未形成标准化。至于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实际开发的职业指导技术与工具,更是凤毛麟角。职业指导工具的欠缺直接降低职业指导的科学性,职业指导科学性的降低进一步损害职业指导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有些普通民众将职业指导视为迷信或者算命,与当时职业指导科学性较低不无关系。由此,我国职业指导形成恶性循环。要加快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必须注重指导工具建设。
根据职业指导实施机构的不同,郑文汉将旧中国职业指导分为学校职业指导和社会职业指导。并分别论述了两者所需的指导工具,提出完善措施。
在学校职业指导方面,郑文汉认为应该包括学生各科成绩、谈心记录、智力测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内容。通过调查,郑文汉指出学校采用的职业指导表格主要有“性格考察表、谈话表、学生在校情况表、学生家庭情况表、升学就业志愿表、学科兴趣表、职业选择调查表、毕业生介绍调查表、毕业生志愿调查表、毕业生状况调查表等”。
在社会职业指导方面,指导工具或者量表主要涉及职员履历、职员表现、职员家庭、行业介绍等内容。郑文汉以上海职业指导所为例,阐明社会职业指导主要使用的指导工具,如“升学指导表、就业指导表、择业自审表、职业介绍谈话表、职业介绍求人表、职业介绍求职表以及职业心理测验表(包括兴趣测验、普通事务员测验、性情品格测验、性能测验等内容)”[8]。
郑文汉直面中国职业指导工具落后现状,结合中国实际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指导工具建设路径。他认为,中国职业指导工具的完备必须统筹布局,全盘谋划。上述职业指导工具的充实和完善必须充分依靠政府、私人和专家的力量。对于较高难度的职业指导记录(如学生性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和实用表格等),政府应该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或者资助专家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记录,则只需平时留心整理即可。郑文汉积极参与职业指导工具的建设,为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华职业教育社注重实地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职校毕业生出路、机关单位用人标准、职业教育供求、构成能力测验等[9]。郑文汉积极参与职教社的实际调研活动。他深刻认识到,虽然职业指导在中国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职业指导前途可期,关键是如何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之路。受职教社注重调研良好风气的影响,郑文汉给出的答案是注重职业指导实地调查,为中国职业指导积累原始素材和经验。
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指导、职业选择的重要变量。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就对职业兴趣进行调查研究。郑文汉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常以兴趣为主要的因素”。因此,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郑文汉特别注重对职业兴趣的调查研究。
作为积极心理倾向的兴趣,涉及持久性、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研究难度可想而知。1933年,郑文汉同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事陈选善等选取上海澄衷、民立、清心等5所中学从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郑文汉等编制职业兴趣量表,对调查数据分类统计,编制“各年级学生职业志愿决定之程度”“各年级学生大致决定的职业分配表”“各年级学生确定的职业分配表”“决定职业的因素分析”等统计表。通过调查,郑文汉得出结论,“年级愈高,则职业志愿愈为确定”“中学生志愿中的职业,工占第一位,商占第二位,农次之,教育又次之”“决定职业的因素以社会需要、个人志趣两项为最普遍”[10]。郑文汉撰写并发表调查报告,受到职业指导同仁及教育界人士的好评。
郑文汉尤其注重对女生职业兴趣的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女生职业兴趣较之男生存在不同,此种不同也表现在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方面。除职业兴趣之外,郑文汉还针对兴趣的持久性、学科兴趣等内容进行实地调查。
旧中国百业凋敝、谋生不易,与此同时却存在不乐业的现象。郑文汉及职教社同仁注重并践行乐业调查。借助美国职业会编制的量表,郑文汉等对126人进行乐业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政府机关、教育界以及商业界等。通过调查,郑文汉发现员工不乐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影响员工是否乐业的因素有员工满意度、工作环境、待遇、学习进修的机会等。此次调查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相关职业情况。针对存在的不乐业现象,郑文汉号召多方合作进行补救,特别号召增加就业的机会,丰富人们的选择余地[11]。为推广有关乐业的实地调查,郑文汉将美国职业会编制的乐业调查表译成中文,刊登在报章杂志,供国人参考。
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我国早期职业指导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起到“发动与引领”[12]的作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实地调查并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推动中国职业指导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提高了职业指导的实效性。此过程中,郑文汉提倡并践行实地调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解决早期我国职业指导教科书缺乏的问题,郑文汉翻译出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著名心理学家、职业教育先驱哈利·D.凯森(Harry Dexter Kitson)的I Find MY Vocation一书,中文名《职业问题之探讨》。该书并非简单译介,在翻译的过程中,郑文汉根据我国职业指导发展实际需要,删减增添许多材料,反映了郑文汉的职业指导思想。其中结合我国国情,注重乡村和青年妇女职业指导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郑文汉认为,乡村青年在择业过程中面临比城市青年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工作地点的选择、乡村中观察职业的机会少、对城市工作存在观念误区等。但是,郑文汉勉励乡村青年不要灰心,因为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具有城市无法具有的优势,如,农村环境优良、体格健壮、无阶级分化的危险、同类意识发达等[13]。针对我国农村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郑文汉认为应该面向农村提供职业书籍,建立流动职业图书馆;招聘农村职业指导员,推动农村职业指导建设进程。
我国早期职业指导发展缓慢,青年妇女职业指导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旧中国,女性较之男性面临更多的职业羁绊。特殊的职业问题(如认为女士的职业就是做家庭主妇)、许多职业尚未开放、社会上的成见等,这些都是女性面临的择业困难。郑文汉以叶冰心等知名女士为例鼓励广大女性勇于择业。女性不但可以从事教师等传统行业,而且还有银行、打字员、秘书等职业可供选择。郑文汉勉励广大女性,在某些行业里女性还具备男性所不具备的优势。青年妇女在择业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上海女青年会、上海青年会职业介绍部、上海职业指导所、中国寰球学生会职业介绍部等部门[13]。
在近代中国转型过程中,农村和女性问题引起学者高度重视。有识之士希望以农村或者女性为突破口,加速近代中国的转型进程。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职业指导和女性职业指导发展的高度。即使在今天,农村职业指导和女性职业指导仍然任重道远。这一问题的解决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一条中国式的建构路径。郑文汉无疑是这一路径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百年中国职业指导是一条崎岖、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郑文汉较之陈选善、何清儒、潘文安、刘湛恩、邹韬奋、廖世承等同时代的职业指导名家,以其独有的方式为中国早期职业指导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即注重引进国外职业指导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早期中国职业指导发展提供养料;在译介的过程中,并不是盲目拿来,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现实需要进行改进与创造,迈出职业指导本土化的最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