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一中 张 函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科学和世界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门学科,其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随着近几年课标的不断改革,各个学校已经不再局限于灌输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素养是由地理方法、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能力、地理态度以及地理情感等要素构成的。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要素,就要好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地理要素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地理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是有关于学生个人学习的精神表现。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不仅仅涉及学生的学习表现,更关乎到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个人的发展方向。在培养好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灌输,强化其高考复习进度,对学生备战高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地理高考中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同时也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素质,以及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阶段,及时培养起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人地观念就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在人地观念中人和地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人影响着地,同时地也在影响着人,正确地理解人和地的关系是我们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学习的方面也很多,不仅仅包括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地形地貌和地区气候。把地理学科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理解,以及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区域认知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现代的地图是区域认知的有利工具,且其中包含的知识素养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这为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借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户外实践。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指标,探讨研究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好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能够使学生很好地从地理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并且可以很科学地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善于解决。在每一堂地理课上,教师都有任务去激发且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为其学习扎实的地理知识打下基础,提升其在高考中的能力。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地理环境的性质以及变幻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上的感受是实际的、鲜活具体的,利用学生切身感受的生活,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很明智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多多引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以及时事热点,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亲近地理,使其感受到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隐含着许多的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与现实社会的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南北气候差异性较大的特点,让学生自行在课堂上分享,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家乡的气候变化切身体会课堂上的知识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思维拓展。
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更加大胆地采取新颖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日常沉闷的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到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让学生把自己看到、接触到的不一样的人类文明在课堂上分享。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把自身在旅游中切身体会到当地文化的感受分享出来,这样的上课方式激起了学生的讨论欲望,让学生在发言中领略学习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样能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效果。
面对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时常设计户外社会实践课,让学生切身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动手去实践与解决学科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以及培养其地理素养来说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到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时,可以设计一堂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里参观校园的美景,直接可以利用校园里有的生物进行植被生长环境等的讲解,让学生领略到校园的特色景观,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气候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针对该地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样能得到提升其思维能力的效果。一堂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会让学生对当堂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培养起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每年高考的题型与考点,教师都需要将其研究分析,归纳总结。作为带领学生备战高考的地理教师,更加需要对高考考题方向进行透彻的分析,认真研究复习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高考备考,提升学生们的地理高考能力。
1.教师自身的提升。
身为带领学生备战高考的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自身在地理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不断研究分析历年高考出题的方向,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复习策略。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的个人魅力,在带领学生备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研究、多独立思考。
2.学生自身的提升。
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其必须要重视且清晰自己的目标,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培养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自己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利用地理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
高考地理的高效率复习,需要先培养起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利用此素养渗透到每一次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复习之中,不断历练以及巩固每一块知识点,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与答题能力,使得学生在高考中的解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贻锋.浅谈概念图在地理高考备考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7,(7):224-225.
[2]牛超,刘玉振.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16(4):48-51.
[3]张艳.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以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一节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4):100.
[4]颜江淮.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6,(22):175-176.
[5]王小龙.“地理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上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7,39(12):280.
[6]林培英,张冬梅.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4-6.
[7]欧鲁兵.高考地理高效复习之提升关键词解读能力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