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整体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

2018-02-24 16:05:13赵永红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专业课程校企

赵永红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

高职教育需要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狭义则指教科书,即课本。本文的专业课程教材指狭义的专业课程课本。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对教材的观念和使用方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决定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对教材的观念主要有两种,一是教材的金科玉律观,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按照教材内容、要求、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是执行者,即“教教材观”;二是教材的参考观,认为教材仅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教学内容等是教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取舍和改造,实现教学的最大效果,更好达到教学目标,即“用教材观”。对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而言,第一种观念显然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第二种观念更符合培养贴近企业需要的高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如果教师坚持教材参考观,就必然涉及如何对现有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而高职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是解决高职培养目标和教材矛盾的根本措施。可以说,没有高职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利用,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当然,高职教育不仅专业课程教材需要二次开发,基础课程教材同样需要。

一、高职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一)专业教材的滞后性

专业课程教材是将已经形成定论的科学技术知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学科体系或工作过程体系进行科学编排,用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装订成册材料。教材可以是经过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也可以是不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现在我们使用的多数是前者。因教材更新的周期性,教材内容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性矛盾由来已久。而高职教育作为与企业生产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紧跟企业技术应用的创新,将最新的技术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因此必须对教材内容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要将最新的技术知识补充进教学中,淘汰已经落后的教材内容。

纵观国内已经出版使用的高职教育教材,虽然都注明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最新教材,但在使用中发现适用性不足,可能只适合主编学校情况;与传统教材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内容编排方式、顺序的变化,内容更新少;教材不是按专业统一开发,配套差。

(二)因材施教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规律。目前,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来源呈现多样化,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学生,注册入学学生,有工作经历的企业职工,还有接受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选取不同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不同,也要求教学内容的改变。总之,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需要,必须对同一本教材进行取舍,进行二次开发,而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不同。

(三)教学环境条件的不同

我国的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距较大,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落后的产业、技术,在西部地区可能正处于发展期,职业教育需要讲授的内容有差距。不同院校的实验实训的是设施设备条件差异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等,都要求对相同的教材进行适合本校情况的二次开发。

(四)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内涵发展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重点在于课程改革。在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依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加强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对专业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是基于现有教材进行的,而不是完全抛弃教材,还是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的需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不是显性的学历高等性,而是高职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相对于中职学生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教材本身的技术理论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材本身还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职业教育专家在推广基于行动过程导向课程时主张的不进行理论教学,由学生需要时上网查找理论的做法至少是不适当的,果其然,给学生发教材就没必要了。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对教材的抛弃,教材依然作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本参考。

二、高职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对教师的挑战

高职专业课程教材需要二次开发,开发的主体是专业课教师。对于已经习惯照本宣科的教师或进行简单教学设计就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进行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专业课程二次开发的过程,无疑是专业教师加速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成果涌现的过程,是双师型教师及团队成长的助推器。

(一)专业课程整合的挑战

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一个专业教师的单打独斗,需要专业教师的团队合作。教材二次开发的前提是课程的整合,而课程整合不是一个专业教师能够承担的。在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模式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中,学校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已经成为共识,而且必须在符合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发展性的前提下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和深度。在这种背景下,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通盘考虑,把割裂的课程根据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进行科学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确认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内容、深度、实施模式和方法、考核方法等。课程整合、教材二次开发的结果应是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而实际上,关于课程整合,我们搞了多年,实际上受到习惯和管理体制等影响多数院校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课程整合和教材二次开发中,还必须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课程中融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单纯进行职业理论与技能的教育。

(二)校企合作的挑战

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深度参与是必要前提。专业课程的整合必须是在企业人员深度参与下确定取舍,从而与企业实践教育合理分工。因此,职业院校以专业为主体的校企深度合作,取得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共同构建教学团队是必须的。而目前困扰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表面化严重。从某一专业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建设校企紧密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必然选择。高职教育先进地区的经验已经作了很好的证明。

(三)对专业课教师的挑战

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具体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学校专业教师身上。专业教师的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方法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管理、实践能力,企业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教师参与、实践教材二次开发的意愿、动力,是进行课程二次开发的基础,对现有教师都是巨大挑战。人的惰性注定会阻碍专业教师参与教材二次开发的积极性。学校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基础。有魄力的职业教育专家型校长的强力推进是前提。教学改革的深度与效果是职业院校领导能力的检验标准。

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考验,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必须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在提高专业教师高职教育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切实落实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政策要求,提高职业技术技能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要制定可行的激励教师参加与企业的横向研究的政策,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提高合作的深度。

(四)对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不到位。大班、专业课每次安排两个课时、一位专业教师负责、大学期、以书面考试为主、系部没有决策权等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说到底是学校管理部门的权力意识作祟。要进行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实施,必须改变课程编排模式,实施多学期分段制,专业课依次安排、集中进行,项目化课程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连续实施;下放管理权,系部按照团队合作原则开展小班制项目化教学,教师主辅合作,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合理教师确定工作量。

三、高职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一个系统工作,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要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必须解放思想,广泛借鉴,谨慎实施,配套进行,领导班子强力推进。在二次开发中注意贯彻几个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

目前状况下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不是某一个教师教学改革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学校内涵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整体人才培养水平、适应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大课题,学院必须统筹规划。要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在学院层面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科室(教务、科研、高教研究所、人事等)、专业系部领导、骨干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院级领导机构,明确分工,深入调研,建章立制,明确重点,制定工作时间表;第二,对专业教师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培养和外出学习,创造舆论氛围;第三,继续扩大专业系部在教学改革方面的自主权和财务支配能力,保证专业系部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改变教学管理模式,适应多学期分段制教学需要;第四,与企业探讨、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确定专业课的门数和课时数,确定不同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及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进入专业课教学的方式。

(二)与时俱进原则

专业教材的二次开发目的主要就是紧跟行业企业技术技能的进步,因此,在二次开发中必须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技能内容融入项目。另外,随着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入,单纯的工具理性职业教育观已经不适应国家、企业、社会、学生等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不仅成为社会共识也成为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协调发展,综合素质、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被提到重要位置,立德与树人是根本。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融合教育理念的变化。

(三)校企合作团队协同原则

专业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且是校企合作背景下对某一专业全部专业课程教材的整合开发,团队合作是必然。可以说某一专业课程教师对一门专业课程的二次开发,只有示范意义,没有应用价值。专业团队首先是校内某一专业的专业教师组成的团队,在此基础上吸收企业技术人员、管理者进入团队。团队成员要根据培养目标、企业合作基础、学校实训条件、教学条件等在对现有专业课程教材和内容整合基础上共同开发项目课程。

(四)分步实施原则

从现有文献看高职院校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在基础课领域,由于专业课程教材二次开发的复杂性,具体的实施需要现在少数专业进行试点,待有成功经验后再大范围推广。试点专业一般选取工程技术类、师资力量结构合理、专业带头人能力强、校企合作密切的专业,成功后可向其他工程技术类、管理类专业推广。

[1] 陈洁.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2-95.

[2]章媛.论高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J].现代语文,2009(1):141-142.

[3]杨晓红.教材“二次开发”的原理及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专业课程校企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02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1:0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