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哲学语境研究

2018-02-24 13:39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田在亮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存在物语境哲学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田在亮

用哲学的语境来谈论文学文本之中的主题,其情感、思想也会变得透彻,启发学生智慧学问,引导学生探索“人与自然”关系、客观存在物的存在本质,以及这些存在物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一、从重点词汇进入哲学语境

文学创作者常常围绕一个词语来结构文章,文章所有的语言也都以这一词语作为方向标汇在一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常常将这一词汇作为通向文本阅读层面的大门。这一词汇属于文学。但文学的有可能也具有哲学的面孔,因此,这一词汇也可能是哲学意义上的,散发着客观存在物本质的光芒,以及人与周遭关系的光芒。基于此,为了更深刻地言说主题,教师可从这一词汇进入哲学语境,从哲学语境中探究文本主旨。这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避免重复地以语文之法攻语文学科产生的乏味感。

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全文重复说明“I have a dream”。梦想是全文的关键词汇,它是文学上最频繁引用的词汇,也具有哲学的气质。教师可以由这一个词进入哲学语境,并从哲学语境出发,获得对梦想的深刻理解。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梦想的定义: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可以达到但必须付出努力才可达到的情况。这是充满哲学意味的。在梦想哲学语境的诉说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文本教学,让学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的梦想是什么,现实中他又是如何做的。“梦想”被冠以哲学的光环,给人一种较为神圣的感觉,学生不再觉得“梦想”是被人嚼烂的词汇,从而能认真对待,认真解读。

二、从文本内容进入哲学语境

某些时候,从文学文本的题目上,我们并不能找到关于主题的蛛丝马迹,深刻的情感思想都藏在文本内容之中,随着字句的慢慢展开而崭露头角。并且,文本内容所承载的主旨又常常是被哲学化的,教师便不能单纯地用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解读,为了使知识学习活动与知识的特点相匹配,教师应该从文本内容进入哲学语境,用哲学的眼光审视文学创作者笔下隽永的内容之花,探求到深刻的哲理,用以指导人生。

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例,这篇文章想象丰富,构思精妙,先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说明“小”与“大”的区别。而后又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借风力而飞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子,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接着引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文章又通过惠子与庄子“有用”、“无用”的辩论,阐述了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的哲学思想。这是文本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开去,《逍遥游》并不是单纯上的文学文本,它有哲学方面的思考。在这里《逍遥游》诠释了一种绝对自由的状态,即物我两忘,无所依凭,游于无穷。教师由此,还可以列举一些其他哲人有关自由的思考,如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他称自由问题是既伟大又神秘的哲学问题;如法国现代哲学家萨特,将自由问题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等。在这里,教师便是从哲学语境出发,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生动丰富。

三、从文学创作者进入哲学语境

文学创作者的阅读量之大,使其对人生、生命的态度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这一系统化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哲学意义上,而且,因人而异,具有个体性。这种个体性会影响和指导创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文学创作者作为进入哲学语境的一个途径。可以说,哲学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纳入实际上是对语文教学的一次升华,学生会感觉到未尝有的奇异之风旋转在课堂之上,使课堂富有魅力。

猜你喜欢
存在物语境哲学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最有思想的句子
菱的哲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观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跟踪导练(三)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之内在逻辑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