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第二中心小学 赵兴仁
基于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已经渗透于当下的教育系统中。信息化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闭塞,将课堂变得开放、生动、有感染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利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传统的讲授加板书的文字教学模式不符合科学学科的教学理念,也难以满足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科学学科中出现的大量生活类与自然类现象很多是在小学生已有生活认知与经验之外的,这时,我们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大量的图像与视频,将知识形象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三年级《寻访小动物》一课时,教师无法把小动物带进课堂来,然而单纯让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又具有局限性。于是,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眼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为后面的寻访打好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自主探究与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实践于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否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是检验学生是否位于课堂主体地位的标准。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五年级《地球的内部结构》时,我们无法单纯运用文字来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火山喷发、温泉等相关自然现象。我们可以展示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与航海中的人的不同感受”这一问题。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来自于生活之中,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去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决定了小学科学的实践性。由于课堂时间与教学用具的局限性,教师常常无法在每节课堂上去为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结果,单纯利用教科书教学又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知识,而采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满足这一教学需求。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它们吸水吗》时,学生需要在自主实验中探寻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可以播放说明实验规则与实验过程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详细了解此番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开始实验,探究出“材料的吸水性与其组织和结构有关”的原理,培养实验能力。
小学生处于学习和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科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借助信息化教学中的图片、音频、视频,能够直观又形象地为学生展示科学现象,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加深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月相变化》一课时,学生必须要树立对宇宙的正确认知,在此基础上去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出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诗词中引出月亮圆缺变化的图片引发探究,再通过一系列太阳、地球、月亮运动的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在动态的、开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利用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是现代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广泛运用,并提高应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