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读诗 丰厚积淀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谈

2018-02-24 11:55彭桂梅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感古诗意境

彭桂梅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教育局,河南 洛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学习读古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意义重大。但是古诗教学往往把“逐词逐句讲清诗意”作为教学重点,这种浅尝辄止的方法,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本身的审美教育特性、教学的评价激励作用被忽视了。鉴于此,我把“欣赏”作为古诗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中“读通,感受结构美;读懂,体会内容美;读会,感悟意境美;会读,欣赏语感美”的方法,把古诗教学课变成训练学生欣赏古诗、培养审美能力的、充满趣味的课堂,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的有关知识及方法、技能、技巧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欣赏更多的古诗,从而达到自能读诗、丰厚积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读通,感受结构美

如何把诗读通,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小学语文中的古诗往往只有数十字,但却意境丰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所以特别适合朗读。因此,要引导学生注重整体朗读,读出古诗文的内在意义,读出节奏,把字音读准确,不读错字,不读破句,体会诗的结构之美。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七字一行,对仗整齐,再加上音节、音调本身具有的跌宕起伏、回环往复的音律美,使诗朗朗上口。但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根本读不好节奏,读不出诗的味道。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让学生听听朗读中的轻重缓急、语气语调,给学生以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读、对读、指名读,用多种形式反复引导。在通读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方法解决生字读音、重点词语释义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通过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及生生合作、探究或老师点拨,理解朗读时的词语停顿,学会节奏的划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当好听众,以欣赏者的角色,用引导的语气、肯定欣赏的言语、赞许的目光、激励的掌声,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便能达到读通诗歌的要求,初步感受到诗歌音韵和谐、抑扬顿挫的语言结构美。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读懂,体会内容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很多都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其通俗性不言而喻。学生通过平时的一些积累,结合课文注释,再联系上下文,许多词义能迎刃而解。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对新词的理解、词序的颠倒、词语的省略、甚至句子成分的省略、词类活用等现象,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动词,相当于“去”;又如“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朝”、定语后置的“彩云间”。对这些语法现象,关键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告诉学生翻译通顺的方法,如调整词的顺序,加入“在、向、朝”等介词。掌握了方法,不是老师抄,学生背,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语言描述。在教师点拨后,孩子们自己去读懂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内容。有的说:“诗人在朝霞满天的清晨,辞别了白帝城。”有的说:“天刚亮,李白就辞别了云蒸霞蔚的白帝城,这美丽的景色,使诗人依依不舍。”虽然理解的程度不同,但孩子们确实已在读懂的过程中被诗句的内容美深深地陶醉,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描述很美、语句通畅的学生给予“想象丰富”“天才小画家”“小小文学家”的美称,激发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体会诗句的意境之美,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

三、读会,感悟意境美

这是古诗欣赏的核心部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我们在读古诗时则要“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带领学生进入诗的境界,乃至激励学生离开老师,也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而进入诗的境界呢?

1.激情入境法

即把学生置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教李白诗《赠汪伦》,我先讲了唐代泾县农夫汪伦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虚拟胜景把大诗人李白“骗”来相叙的故事。李白、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李白的诗句自然流入学生的心扉。

2.欣赏入境法

遇到写景的诗,我就利用相关音频、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请学生欣赏,边读边说展开想象,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好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时,运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岸,天清水阔,柳如烟、花似锦,春光明媚无限好风光。一对好友却在孤立千年的黄鹤楼上依依话别,就要各奔东西。目送友人的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这样的景色拨动着孩子们情感的琴弦,孩子们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进入了诗的意境。此时,让学生综合自己的经验,联系诗人的描述,自己动手画出诗中意境。学生用心投入,画出了非常优美的画面,我们就开了一次“小小画展”欣赏会,以画绘诗,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再如教《山行》时,我就请学生画一画,画出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求很像,只要景色合理,色彩丰富,可以大胆想象。学生只用了近十分钟时间就纷纷完成了充满个性、想象丰富又不乏诗意的“山林秋景”。当我出示优秀“作品”时,学生已被诗的意境深深吸引了。

3.再造想象法

在教学《暮江吟》时,先播放悠扬的江南丝竹《渔歌唱晚》,让孩子们轻声诵读诗文,在柔美闲适的乐声中遐想日暮时分幽静的江上美景。最后,又让学生讲、评、议,就这样,学生在再造想象中进入了诗的境界。又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学生通过直观影像进入诗的意境后,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当风鼓着船帆渐渐地驶远了,李白会流露怎样的感情?通过想象讲、评、议,使学生认识到两位诗人的友谊如同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江水流不尽,他们的友谊也是绵绵不尽的。又如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样的想象,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诗中深沉、纯洁的友谊,更深入地感悟了诗的意境之美。

四、会读,欣赏语感美

古诗遣词造句凝练、精妙。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推敲品赏的方法。教《望庐山瀑布》时,我请学生画出“生、挂”二字,品味诗人用这两个字点出了庐山瀑布的哪两个特点。学生细加揣摩后,品味出庐山瀑布如入人间仙境、瀑流湍急的特点。我顺势一点:山上袅袅紫烟,山间瀑流湍急,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瀑布像什么?学生马上用赞叹的语调回答:“银河落九天。”这样,学生体会出了诗人用词的凝练、比喻的贴切,学生兴致很高。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古诗学习的热情,紧接着,我又适时讲述了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学生踊跃讲述,于是学生既掌握了“推敲”的用法,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了。

进入了诗的意境后,感情朗读则水到渠成。我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把自己体会到的结构、内容、意境、用词之美表现出来。于是,学生在读中又一次受到了美的熏陶,训练了语感。

教师明确地将古诗欣赏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还要靠学生的实践、教师的督促和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后,我还利用写学习体会、诵读汇报、小组品评等方法促使学生巩固运用。如学生通过《绝句》学习了通过调整词序来理解诗句的方法后,利用写学习体会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快走踏清秋”等诗句,检查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并促使知识形成技能,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改进意见等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古诗、理解古诗、鉴赏古诗的热情和能力。

“诗不达诂”“教无定法”。只有始终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经过循序渐进的、反复的训练,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学生才能在古诗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起对古诗文的兴趣,活学活用古诗文,潜移默化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培养语感,丰厚积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有人说,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读书的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通过教学中“读通,感受结构美;读懂,体会内容美;读会,感悟意境美;会读,欣赏语感美”的方法读懂古诗,把枯燥的古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古诗教学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古诗学习也不应该是死记硬背,应该把古诗教学课变成学生欣赏古诗、培养审美能力、充满趣味的课堂,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的有关知识及方法、技能、技巧,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学习欣赏更多的古诗,从而达到自能读诗,丰厚积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目的。

猜你喜欢
语感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