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创和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错误,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回避或过度防错,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发现问题,就可变“废”为“宝”,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来预防、避免类似易错的习题再次发生,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
没有错误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没有错误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错误是伴随学生的学习一起成长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正确认识错误,真诚对待出错的学生。
1.用心呵护,培养学生信心。在课堂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学生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参与课堂,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例如,学生初步认识1/2后,笔者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片创造一个1/2,并涂上颜色表示。完成之后,让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可是,运用方法4的学生刚贴好,其他学生就大笑起来,说方法4是错的。
师:为什么是错的?
生:因为这个涂色部分不是表示1/2。
师:这个涂色部分表示的不是1/2,那表示什么呢?
生:应该是表示1/4吧。
生4:因为他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看来我们真要感谢他,是他让我们先认识了1/4,你们还能创造几分之一呢?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要机智应对,用心引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错误,还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信心。
2.延时评价,培养发现意识。错误是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而要学会等待、延时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单位换算:4千克80克=( )千克。有一学生回答4千克80克=(4080)千克,笔者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4千克等于4000克,再把4000克和80克合起来……”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一会儿又说:“老师,我知道了,我把千克改写成克了。小数点往左移动3位,是4.08千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必急于否认,可以用延时评价的方式,在等待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我发现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在犯错和改错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从对错题的分析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1.暴露想法,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课堂产生的各种错误资源中,是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致。教师要耐心倾听,暴露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与掌握错误的真实原因,使错误变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例如,学生在解答25×(40×4)时,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很多学生写成 (25×40)× (25×4)=1000×100=l00000。
师:你们依据什么运算定律?
生:乘法分配律。
师: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生: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这是乘法分配律。
师:25× (40×4)是表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吗?
生:不是,25× (40×4)表示两个数的积与一个数相乘。
生:哦,明白了,应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这题写成 25× (40×4) = (25×40) ×4=1000×4=4000。
此案例由一个错误开始,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分析错因,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通过比较,加强两个定律间的联系,减少错误的再次出现。
2.引导纠错,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对待纠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认真地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明白错因,避免重复出错。例如,琦琦带了50元去超市,买面包花了12元,买牛奶花了28元,还剩下多少钱?列综合算式时,一学生出现了这种错误答案:50-12+28=10。短暂的思考后,笔者微笑地说:“你们认为对吗?”
生:不对!答案是66,买了东西,钱怎么会多起来呢?
师:那问题在哪儿呢,应该怎么办?
通过讨论,一学生说:“老师,在12+28的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把12+28=40先算出来。”
生:懂了,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我怎么就没想到。下次一定要注意。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能巧妙地把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灵活地加以运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1.将错就错,拓展思维空间。在课堂中教学中,教师有时难免也会出错,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承认失误,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还会获得意外的收获。例如,学校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笔者漏写“圆形”二字,大部分学生还是按圆形计算)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问:“老师,这道题没法解决。”笔者愣了一下说:“为什么?”一名学生回答:“我觉得补上 ‘圆形’两个字就能做了。”笔者说:“对!确实差一个条件。由于我的粗心,漏掉了 ‘圆形’二字。还好,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谢谢你们!”笔者接着说:“现在形状你们可以自由设计,周长18.84米不变,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交流时有多种花坛的形状设计方案,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将错就错,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设计出多种形状的花坛,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题方法,既延伸了学习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换个角度,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怕学生的“出错”,要从学生的思路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要换个角度查找错误的原因,突破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变式训练,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5台淘沙机2小时淘沙子10吨,照这样计算,某沙场有15台淘沙机,4小时一共可以淘沙多少吨?巡视中发现生 1 列出: 10÷5×4× (15÷5)=24 (吨), 从结果看是错的,但明显含有思维创新的闪光点。
生1:这个沙场淘沙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15÷5=3(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4小时淘沙的吨数……老师,我错了,我觉得它们之间应该有倍数关系。
生2:我知道他错哪了,不应该是10÷5,而应该是 10÷2, 算式为 10÷2×4× (15÷5)。 这个沙场淘沙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15÷5=3(倍),10÷2×4表示5台淘沙机,4小时淘沙的吨数。
在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启迪下,其他学生很快找到了另外几种不同的解法。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有些关键性、规律性的错误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错误资源的生成则是“无法预约的美丽”。要想让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日常教学所用,精心预设必不可少。通过精心预设,“可以预约的美丽”将在课堂互动生成教学中频频呈现。
1.巧设陷阱,引发探究欲望。针对有些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有意识地让学生掉一次“陷阱”,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师:我们刚才用“数格法”来比较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这有三个图形 (不将其展示),面积分别是9格、6格、15格,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1:肯定是15格的图形面积最大。
师:你们都这样认为吗?
生:是的。
师: (出示图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哎,是6格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师:为什么?
生2:因为格子的大小不一样,只数格子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3: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统一格子的大小是很有必要的。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是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
教学中故设“陷阱”,引诱学生出错,学生的答案是意料之中的回答。学生的判断和结论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明白“统一格子的大小”的必要性,此时,面积单位的引出就顺理成章。
2.创设反例,突破教学难点。创设合适的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能预设到学生学习某项数学知识时可能发生的错误,通过情境展现出来,激发学生思考,掌握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判断几分之一的大小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分大饼,悟空说:“八戒,你吃这块大饼的二分之一。”八戒一听,不高兴地说:“不行,我要这块大饼的四分之—。”笔者立即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那块大饼多呢?”故事刚说完,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有的说1/2多,有的说1/4多。这时候,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你们的观点让对方心服口服呢?”学生都用动手操作来验证。通过学生的演示操作,学生清楚地发现1/2大于1/4。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在情境中呈现错例,在错例中产生质疑,在质疑中产生深层次的思考。经过讨论,学生彻底明白产生错误的根源,形成了正确的观点,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无论如何,数学课堂教学都会存在各种不完美。不管是学生的错误还是教师的失误,都要站在数学价值的高度上审视,把握这些宝贵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演绎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