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的融合式成长教育

2018-02-24 01: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感统幼师障碍

(杨浦区开鲁路幼儿园 上海 200082)

按照当前国际流行的对特殊教育的定义,在教育过程中有“特殊需要”(包括语言、情绪、运动、行为、交往等发育障碍)幼儿都可以被称为“特殊幼儿”。在近两年,这一庞大的群体数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这些幼儿智力水平大体正常,但在语言、运动、规则感及社会交往方面较为落后,为幼师的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阶段因其幼儿神经发育可塑性极强,成为幼儿个体神经系统机构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知觉发育、动作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对于幼儿的教育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认知,即:当前的教育方式给予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够。国内的幼儿园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良相应的课程,比如,调整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给予幼儿更多的介质和方式进行选择;建立个别化课程,给予幼儿兴趣差异充分的尊重;相应的课程,比如建构课程,给予不同能力的儿童不同的引导。但这些对于“特殊需求”的幼儿而言,仍然远远不够。

一、观察和倾听“特殊幼儿”的“特殊需求”

感觉统合对于普通幼儿而言可能感受不太直观,但是对于“特殊幼儿”而言,感觉上的不适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专注力、运动等各方面。视觉可以避免碰撞物体,嗅觉可以影响食欲,前庭觉可以影响移动过程中的重心转移,本体觉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这些看似玄幻的感觉输入对于一些感觉统合障碍的孩子而言,影响颇深。

一些直观的表现可以说明感觉统合的重要性。譬如,当一个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停的来回摆动他的身体,无法坐定的时候,幼师可能就要关注到可能这个孩子的本体觉出了一些问题。运动中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一些,当我们为孩子准备好索桥让孩子们攀越“山岗”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前庭觉不好的孩子会表现的极为害怕,他们可能需要拉着老师的手才能顺利攀爬到对岸。与此同时,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孩子下楼梯的速度比其他孩子慢很多。

问题可能不会仅限于基本的活动面,感觉的偏差会令这些孩子产生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时刻不愿意放开老师的手;他们有着非常强的自卑感,独处的时间远远多于集体活动,需要幼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推动其社会性的成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一堂游戏课可能需要老师提醒多次才能安坐于座位;他们的触感不好,吃饭的时候散落满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清理……

二、倾听与共情,尝试走入孩子的内心

某位不知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幼儿像一面镜子,呈现给你的即是他所获得的认知。如果你一直给予的都是不要、不许、不能之类的命令性沟通,他们反馈的可能就是变本加厉的不良行为;而当你温和的形象映入他们的内心,他们给予的会是更多的正面反馈。”

即便是语言发展存在障碍的“特殊幼儿”,当你尝试以他们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细腻情感。作为“特殊幼儿”主要交往对象的幼师,可以从倾听他们的心声中获取想要的信息。当与幼师建立起良性的关系之后,这些孩子会变得逐渐“听话”起来。

三、给予幼儿全身心的支持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幼师,在面对这类幼儿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我们应该给予这样的孩子怎样的帮助?我的答案是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给予孩子恰当的支持

教育学家们常常说:“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孩子,老师的引导方式和支持度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特殊需要的孩童而言,这个度就更加难以把握。

以剪纸为例,普通孩童可能只需要给予一个示范,由孩子们自己去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这一行为。有着发展障碍的孩童因为自身发育较为缓慢,在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方面能力会比较弱,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助,例如拿起孩子的手帮助他剪下一个图案;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会有强烈的受挫感,进而放大本身的畏难心理,抗拒更多的尝试。教师的支持过程可能需要在支持与鼓励中徘徊,不断的推动孩子前进。

2.在运动中学习

运动对于每一名3-6岁幼儿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孩子通过运动保持身体的活跃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流动,从而促进头脑清晰,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更快的认知加工和更成功的记忆力。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强健体魄、保持更好的身体状态以及拥有更好的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身体接触有助于幼儿建立社交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发展困难的孩子们。

单纯的重复性的运动对于孩子的帮助远不如复合型运动带来的好处多,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会更加强烈一些,从活动中获得的愉悦也会更大一些。对于特殊需要的孩子们而言,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更容易学会去遵守规则,与同伴协作以及通过不断平衡自己的感觉达到统合的目的。

3.尊重孩子的“特殊”爱好

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们通常会有着类似的“特殊”爱好,这和感统失调的症状有关。在医学上,感统失调并不作为病症的一种独立存在,但在幼儿发展阶段存在感统失调症状的幼儿并不在少数。比如,视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迷恋光影,经常盯着电风扇看而失神,或是四下无人的时候晃动脑袋让自己产生眩晕感。经过老师提醒之后,孩子们可以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数分钟之后又开始了再一次的自我刺激行为。

对于这些“特殊”的爱好,如果没有影响他人,并且对孩子自身危害不大,教师可以通过转移视线或者淡化处理来帮助孩子改正,过分强调行为的不正确性可能会让孩子们更加迷恋原本的行为。

4.充分沟通

沟通对于每一位幼师而言都非常重要,这不仅仅表现在和家长们的沟通上,还有孩子们。

即便是语言发展存在障碍的孩子,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获得一些碎片信息,了解其内心的需求,并更深入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当一个感统失调的孩子站在悬空的梯架上时,他的内心可能是崩溃的,三阶台阶的高度可能会让他有种身处悬崖的感觉,这时候如果幼师能够从与孩子的沟通中获知这一需求,就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帮助。

5.让孩子去影响孩子

父母和幼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有些时候,“榜样”会令孩子们之间相互模仿。而有些时候,孩子们被老师们数落多次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因为同学的一句鄙夷之词而彻底改掉。

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力对于社交障碍的孩子而言更加巨大。他们从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互动中反复试错去习得社交技巧,从而改良自身障碍,这样的效果是家长和老师所无法实现的。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颗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空间都是巨大的,我想。当幼师给予他们适当的个别化的教育和帮助之后,他们都能绚丽绽放。

猜你喜欢
感统幼师障碍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男幼师荒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跨越障碍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