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宁夏 银川)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了无数的智慧,凝聚了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小学又是智力和语言启蒙和发展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语文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的内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小学语文中多融入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国、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找到与之相符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加以融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让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的资料,并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向学生展示上古时期,中国的历史,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对于民族的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入教学内容当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进行语文学习,并且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往的教学环境都是千篇一律,绿边白墙绿黑板,讲台和课桌,这就是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环境。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如果想要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就要从周围的环境开始着手。学校应该建设中华馆,让每间教室都充满古朴的时代气息,让学生在上课时享受周遭环境的美好,在走廊和墙壁上多设置一些古色古香的花纹和栏杆,在进行室内创设装修时,也要按照古代的建筑进行装修,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感觉自己身处学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演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固有模式,它的存在和传承有它自身的道理,不得不说,传统文化的形成是时间智慧的结晶。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断地将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地陶冶自身的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向学生展示如何谦虚待人,如何不耻下问。像勾践的忍辱负重,最终将国家复兴,像刘备的三顾茅庐,项羽的忠义侠胆。这些有史可据的传统文化,可以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真正的正能量,能使学生形成一个正义、善良、谦虚、公正的性格。
小学是重要的学生启蒙阶段,打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做事的方式即使是错的,但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他就很难改变。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若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习惯之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的汉字是经过历史上无数的演变而得来的,他的每一个字都有其背后的含义。而教师进行识字教学时,要着重注意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比如,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将“人”这个字向学生讲述,告诉学生,中国古代关于“人”字的一些演变,通过这一撇一捺,告诉学生为什么人字要这么写,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到直立行走。而通过识字教学,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字知识,古人习字的趣味故事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告知学生要行得端、坐得直,做人要讲信用,做事要负责任。也可以通过一些猜字谜,向学生表达字的意思和字的组成,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痕迹,教师要在教材中不断地挖掘这些传统文化,然后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感悟传统文化的意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展示了价值观、人生观,也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夏虫不可语冰》向学生讲解任何事情不要太过于固执,学生之间要友爱友善;通过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告知学生,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谦虚要真诚;通过《论语》向学生传播我国的儒家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知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了解传统文化,教师也要在正常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积累一些传统文化。文化和知识都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更加丰厚。让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本能,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时,要经常向学生诵读一些经典故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国古代的诗文是传统文化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通过简练的词语,将心中的想法抒发得淋漓尽致,将壮丽的风景恢弘至漫山遍野。教师对学生进行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等相关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对场景的描述,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诗人所描述的景观究竟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水平。
中国现阶段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每一堂课之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无论是想要向学生表达传统文化还是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都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会被学生一一效仿。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于诗词歌赋的讲解一定要声情并茂,从而达到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听、说、读、写永远是分不开的,因为实践出真知。一味的背诵而不实践,那么知识只会从大脑的缝隙中随着时间流逝。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收录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收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写一本自己所做的百科全书,并定时地设计相关的讨论小组,组成读书会。让学生就自己收录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为其他的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彼此之间更好地体味传统文化的意蕴。
小学生在思考与学习中,普遍是以形象思维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良好融入,则需将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出来,让小学生能够在此氛围中感同身受,如此不仅利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感悟,还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扬,且能够深深根植于小学生的脑海之中,对小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由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容都相对模糊,若教师仅仅将传统文化的书面语言直接讲述给小学生,那么势必会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云里雾里之感,难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所以,在此情况下,对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物质环境。对于该环境的营造,可以在内部环境中进行,将一些传统诗歌以及传统人物故事张贴至走廊墙壁上,让小学生能够经常观看到传统文化内容,对小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此对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是尤为有利的。同时,小学生若长久处于这一文化氛围之中,就会将仁、义、礼、智、信等为人标准充盈于心,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渐渐成为孺人雅士。其二,学习环境。小学语文教材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诗歌以及寓言故事等,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辅助。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重视对学习环境的良好营造,提升小学生主观意识,让小学生能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萌生兴趣,燃起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的探析欲望,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达成传统文化的渗透目标。
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阅读,帮助小学生逐渐积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且利于小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在进行《卧薪尝胆》阅读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小学生对其内容进行阅读,还应鼓励小学生挖掘其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文化底蕴能够逐渐获得提升,使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最终目标能够实现。
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的社会脊梁,是中华人民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意义非同凡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不断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做出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