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枝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河南 新乡45300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是党中央要求的一项极其重要、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党中央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签订责任书的唯一一项专项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部门和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等问题。要确保2020年全部脱贫,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党的领导和基层党建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彰显我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意义重大。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83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背离我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形成合力,在全国范围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和最大规模的脱贫。“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脱贫攻坚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这充分彰显了我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全国人民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使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11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和群体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资源都很丰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有利于解决城乡和群体发展不平衡,最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1]84,剩余的贫困人口有的丧失劳动能力,有的患有慢性或重大病疾,有的因灾因学返贫。“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5],他们的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更加艰巨。在此情况下,一些部门和扶贫干部就产生了厌战和懈怠情绪,在战略上政治站位不高,在战术上帮扶作风不实,在组织上基层党建保障不力。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6]“底线任务”更强调脱贫攻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全面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政治任务。但在现实中,一些部门和扶贫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既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场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而且“安排部署行动迟缓,压力传导不够”[7],存在政策落实有偏差、产业扶持不扎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在具体的脱贫攻坚实践中,部分地方和扶贫干部作风不实,应付、侥幸、厌战、急躁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些扶贫干部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人浮于事,缺乏实招,履责流于形式。“2017年5月下旬至6月,我国中部地区某贫困县的扶贫干部填写的扶贫表格就多达90种。同时,为了保证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这些扶贫表格还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与扶贫对象共同签名,且不能出现涂改”[8],“有的地方把精准脱贫搞成了精准填表,靠弄材料、造数字完成摘帽”[9],导致一些扶贫干部疲于应付。有些扶贫干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不用心帮扶贫困群众,抱着全国贫困户那么多,我这里一户不达标不影响大局等侥幸心理。“有些部门要求每季度上报一次脱贫成效情况的综合报告,每半年上报一次帮扶对象增收情况,许多检查都需要填报各种进度表、月度表”[8],导致扶贫干部虽然长时间、高强度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但减贫成效不大,厌战懈怠情绪油然而生。还有些干部急于求成,渴望毕其功于一役,出现“走捷径”、完任务等现象,存在精准识别程序不严、落实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登记不准、人口和劳动力等基础资料错误等不精准问题,急躁冒进,精准施策理念不强、研究不深,脱贫攻坚政策实施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一些乡村存在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不够科学、结构不够优、队伍不够强、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等现象。“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四分之三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10]。一些非贫困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些部门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弱化,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支持少、待遇上保障少、生活上关怀少,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又常年在脱贫攻坚一线,远离家庭和原单位,很难真正沉下心、扑下身与群众一起干。
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级组织及各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采取科学的战略战术,提高政治站位,克服消极心理,铆足帮扶干劲,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各级组织及各帮扶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
1.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来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的行动指南,已写入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实践。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最大短板,攻坚是最大挑战
“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困难不少、挑战不小”[2]。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和最大的短板。2018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三年,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11]因此,各级组织必须把脱贫攻坚摆到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落实“四个意识”的重要体现,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作风问题就是落实问题。脱贫攻坚要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用作风建设的成效推动脱贫攻坚的高质量。
1.转变思想作风,保持“三劲”齐发
一是保持真抓的实劲,求真务实。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组织及扶贫干部必须稳扎稳打,入村入户摸实情,找准“穷根”,把每一个扶贫细节做实、抠细,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
二是保持善抓的巧劲,尊重科学。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抓关键点、要害处,抓基础、重点、关键和整改等各个环节。抓基础就是规范档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抓重点就是抓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扶贫;抓关键就是要学通政策、宣传政策、用足政策、落实政策;抓整改就是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保持常抓的韧劲,坚韧不拔。脱贫攻坚战线长、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需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1]92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原因复杂多样,稳定脱贫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求必须保持脱贫攻坚的韧劲,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休,以坚韧不拔、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推动脱贫攻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转变帮扶作风,下足“四个功夫”
一是下足精准方略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2],他提出“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 “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要义。各级组织及帮扶干部要切实在精准上下功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1]84。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落到地上。要坚持政策精准,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脱贫攻坚政策搞清楚,使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要坚持帮扶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细化帮扶措施,切实把扶贫项目、资金、保障政策等落实到位;要坚持退出精准,严格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逐户销号、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让群众服气、认账。
二是下足脱贫质量功夫。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由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的新阶段。2018年1月5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有2.98万个。下一步要让贫困群众能够稳定脱贫,保证脱贫质量,减少返贫数量。”[13]这就要求各级组织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实实在在、不含水分、不掺杂质、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高质量脱贫,既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又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脱贫的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着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做到不急躁不冒进,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下足统筹推进功夫。从脱贫成效考核情况看,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贫困县比非贫困县高,贫困村比非贫困村高,县(市)、区比行业部门高。对此,必须统筹兼顾,均衡推进,既高度重视贫困县、贫困村,又高度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既高度重视县(市)、区,又高度重视行业部门。同时,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更加注重精神扶贫,充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四是下足督查问责功夫。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提高督查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掌握真实情况。“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督查问责,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1]92。 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每次督查巡查的结果要公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报批评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建立工作台账,对标、对账、对人逐条限期整改。及时进行督查工作复核抽查,对不担当、不作为、帮扶工作进展缓慢、目标任务完不成、反馈问题反复发现、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问责追责,绝不姑息迁就。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是党建主体责任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3]20各级党委要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把脱贫攻坚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基层党建促脱贫、促发展。
1.压实党政“一把手”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3]48这表明了我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而且要形成上下一盘棋、从中央到省再到市县的联动工作机制,要压实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和市县抓落实责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已遍及全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用实际行动向全党表明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是重大政治责任。省、市、县、乡(镇)级党政正职是本区域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省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市级党政“一把手”要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责任,抓好所联系县、所分包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县级党政“一把手”要做好项目落地、资金整合管理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按照年度计划,列出责任清单,做好人、财、物协调保障和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以及产业发展等工作,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细化到人,明确完成时限,确保扶贫规划、措施、项目、资金落地见效。党委副书记、政府分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其他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担责、共抓落实。卫计、教育、住建、水利、交通、民政等行业部门的“一把手”要整合本行业部门的人、财、物资源,发挥行业部门政策优势,将项目、资金、政策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驻村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脱贫、落实基本制度、办好惠民实事的第一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协助做好档卡规范化建设,落实帮扶措施。驻村帮扶单位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工作机制,加大单位党员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力度。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对分包片区履行巡查督查责任,因督查不力被责任追究的,督查巡查组负连带责任,与被督查巡查对象同责。同时,市领导与所联系分包的县、乡同责,县、乡领导与所联系分包的村、户同责,构建“三个同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2.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
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一要配齐配强市、县、乡各级领导班子,对不胜任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调整,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二要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不走
的扶贫工作队”,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要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建设。健全长期培养机制,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政治上要多关心、工作上要多支持、待遇上要多保障、生活上要多关怀。四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严管与关爱相结合,对工作一般的干部要及时召回,对不负责任、出问题的干部要严肃问责追责;对政治过硬、作风务实、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发现,重点培养,大胆使用,正向激励,形成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使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调动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