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故事是写好通讯的关键

2018-02-24 00:18:48
新闻传播 2018年24期
关键词:老丁选题电脑

(北大荒日报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一、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一)靠阅读获取思想

第一,广泛阅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想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读书的内容要广泛,选题不仅是自己感兴趣的,也找涉及面广,而又缺乏报道的。此外,还要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都是阅读的范围。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能为记者写作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第二,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大量的资料时,要做到把自己想到的故事点立即做成笔记,还要把重要的资料剪下来或者拍下来收集成文件,这些资料可以储存在大脑中等写故事时回忆,这些灵感和创意就如闪电一样,在脑海中转瞬即逝。所以必须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去看自己的资料时,很可能就会忘记自己为什么留这些东西。

第三,为自己的选题做档案。做为记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档案记录,否则,很难找到自己的最初创意。一个记者必须给自己的选题做档案管理,定期整理,随时增加内容,也就是像“重要记事”一样的档案,这个档案里面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这些内容也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一些热门选题如果不及时完成,可能没有时效性了,就失去了收集整理的意义。

(二)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每个记者除了自己日常工作外,还要深入自己分工的领域采访,这些行业都有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要和他们处好感情,建立一种长线的联系方式,有好线索能够及时交流、传递,以便记者第一时间掌握素材。

保持与这些信息源的联系十分必要。记者有时会犯这样的错误,采访工作中把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存档后,就会把联系人忘记了,直到有另一个故事需要他们帮助时才想起来联系……

与其按照自己形成的思路去采访,不如和中间人多聊,不可轻视这种收获,和他们交流,记者就是一个学生,信息源则成了老师。此时,记者的目标不再是从信息源的嘴中把信息一点点挤出来,而是在对方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的帮助下,来构思自己的新闻作品。

二、如何选择好故事

写好故事是写好通讯的关键。这一点,我感受特别深刻。2006年夏天,我到八五四农场十九队采访,这个队被称为“电脑村”,家家有电脑,人人会电脑,有关电脑的故事举不胜举,刚来到这个生产队,我便深深地被这些普通农垦职工迷上电脑的故事吸引住了。采访还没结束,我就定下了标题《电脑村的故事》。望着采访笔记,我开始构思起来,在这么多故事中间,怎样选择有代表性有意义的故事写?经过反复思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一是选择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众所周知,故事是灵魂,人物是核心,得见人、见事、见物才能鲜活。在采访中我对年方28岁的陈兴伟成为“电脑王”的故事很感兴趣,小陈是这个队最早买电脑的人,也是他们“电脑村”的灵魂人物,想当年他要买电脑时,全家人都持反对意见,就连与他相亲相爱的妻子也极力反对,一致认为靠种地维生的庄户人家摆弄这玩艺干啥?小陈耐着性子解释说:“这是新科技,不光能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任凭他说破了天,一家人也不信。无奈他只好先斩后奏,偷偷地把电脑买了回来,引起了一场家庭内战,还是领导出面调和才平息了内战。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饭,一家人只好任其玩起了电脑,家人渐渐地发现,有了电脑之后,小陈变化很大,天天晚上鼓捣起没完没了,更令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真就得了这台电脑的济,小陈按照电脑查找的资料去做,育秧、插秧、管理、收获,都按照电脑说的经营,亩产竟比去年高了三成多,全家人的态度立刻改变了,由反对到支持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儿,就连一向反对的妻子也笑呵呵地说:“赶紧把这台电脑卖了,咱们买一台最新最好的。”

听到这个故事,我非常高兴,太有传奇色彩了,我便把小陈的故事做为开篇,标题就叫《电脑王陈兴伟》。

二是选择有正能量的故事。正能量能够激励人感染人,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激情。在采访电脑村的时候,我觉得老劳模丁富荣的故事很有正能量。老丁是多年的农场劳模,绝对是种田高手,年年收成不错。小陈刚买电脑时,他还持怀疑态度,亲口对小陈说:“靠电脑指导种田,简直是开玩笑,你若是种地水平超过我,我叫你师傅。”事实胜于雄辩,那一年两个人较上了劲儿,老丁力比小陈出得多,汗比小陈流得多,可是到头来真就没有小陈的效益好收入多,不服不行。只好低下头来认小陈为师傅,不过这个师傅没白认,小陈手把手地教他学电脑,传授了好多电脑知识,不知不觉,老丁也成了电脑迷,叫他一带动,全队一多半的人家都买了电脑。老丁在连队里资格老威信高,好多人家都向他请教,老丁常常把小陈请来跟他一块给那些人解疑释难,老丁从电脑中尝到了甜头,也渐渐地迷上了电脑,动不动就跟小陈切磋一番,探讨探讨一下有关电脑的技术和技巧。有人逗趣地问老丁:“你这个老模范怎么摆弄上电脑啦?”老丁深有感触地说:“时代在进步,我也得跟上形势呀。”老丁的故事使我浮想连翩,这样有正能量的故事太值得一写了。经过一番深思之后,我把老丁的故事起名叫《老劳模成了电脑迷》,故事本身就很精彩,正能量很足,因此让读者读起来很有吸引力。

三是选择有特殊意义的故事。在采访中我惊喜地发现,在八五四农场十九队,不光那些有眼光、有文化的年轻人喜欢电脑,就连那些家庭妇女和打工仔也爱好电脑,电脑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个队有个叫张文国的年轻人,是个地道的外来户,打工仔,他看到全队人都在摆弄电脑心也活泛起来了,喊着叫着要买电脑,妻子说:“咱们家日子过得紧巴,哪有闲钱买电脑?”小张耐心地对妻子说:“咱们穷更应当学知识学本事,电脑就是好老师,花钱不多,用途挺大。”妻子半信半疑,只好狠了狠心,让他买了一台电脑,别说,这台电脑真就派上了大用场,种地、卖粮、搞经营,不用请教,不用打电话,打开电脑就能知道个大概,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转起来,妻子的脸色也由阴转晴。更令妻子兴奋不已的是,张文国自打买了电脑之后,酒不喝了,牌不摸了,有空就盯在电脑上,妻子高兴地说:“若是知道电脑有这么多的好处,宁可砸锅卖铁,也支持你买。”这个故事很有特殊意义,真可谓是:小故事,大内容,小人物,大世界。我把这个故事起名叫《迷上电脑的打工仔》。用轻松的笔调描写出一个打工仔迷上电脑的故事,让人看了格外亲切。

三个故事组合成一篇人物通讯,将这个队的电脑热充分地展现给读者,故事不在大小,关键在于能不能吸引人,让人看后有感慨,回味无穷。

有一年,我去嘉荫农场采访,被机关办公楼大厅里的一张大红纸感谢信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读了这封信,我不禁激动起来,一个平素无名的队长,竟受到职工如此的拥戴,难道这不是一个奇迹吗?于是,我们决定到他所在的二十队去探个究竟。

我们顺着信件的线索“夜闯民宅”,原来这个生产队是个老自然屯,百十户人家都沾亲带故,关系复杂,一年到头上访不断,这个队的职工因而出名,有人说他们是“刁民”,干部测评全场最低。干部无心工作,群众无心种田。年亏损120万元。后来,农场选派年轻干部付平到任,他狠刹吃喝风、修建民心路、队里工程公开公平公正低价“竞标”,职工是心服口服……这个基层村官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夜色已深,只得“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早,迎着初冬的暖阳,我们又重返二十队,听说付平早起去给职工推销“爱场面”了,我们继续走访职工家庭,了解付平怎样严格刹住占公家便宜的风气、管住职工往家里私拿种子、化肥、粮食。农忙时凌晨两点下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累了就和职工们一样脱了鞋,光着膀子,盘腿坐在地头,把两元一盒的“大鸡”烟分给大家抽,边抽边唠家常……访了一整天,付平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晚上我满载而归。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付平本人,于是,农场的宣传部郭春波部长便带我们来到了付平家门口,因为没有打招呼,郭部长便先下车进门看看付平在不在家,进去好半天还没有出来,我纳闷极了,待我进门看个究竟时,见付平正坐在沙发上接受“审训”,她的妻子很激动,数落他如何不顾家,天天骑摩托车下地犯了风湿病……我们听明白了,是妻子在心疼他。再看付平,三十七八岁的年龄,沉稳、睿智,谈起在二十队工作的感受滔滔不绝,我的面前呈现出二十队发展的宏伟蓝图……就在我们采访的时间里,付平接了好几个电话,都是职工们打来的,询问粮食价格、明年种什么、孩子考什么学校……职工们都把他当朋友了……

采访回来,我就把这个好故事的标题定为《探访一封感谢信》,内容分成三部分来写,初进二十队、付平轶事、付平其人,二千八百字就把这个人物形象写得深入人心。这篇报道后来被黑龙江省企业报评为一等奖。

这篇好稿就是源于一个好故事,我从一封感谢信入手,顺藤摸瓜,层层深入,把招待费、小车费这些老百姓关注的敏感问题,层层破解,通过走访职工、群众、班子成员,把这位干部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生动故事,跃然纸上,挖掘出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思想境界,付平就是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的好典型。稿件发出后受到各界称赞。■

猜你喜欢
老丁选题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环球时报(2022-08-22)2022-08-22 21:00:12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不一般的“老丁”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老丁
海燕(2018年7期)2018-11-15 06:44:54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