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政
(靖远县永新乡教育管理中心,甘肃 靖远)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是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小学生已有的心智和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初步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新课改要求我们创新教学观念,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有效课堂教学主张教师要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单方面灌输式教学占了课堂教学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决定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数学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训练和练习,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上述两点,我们必须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新课改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变革教学理念,实行学生为本,为之后的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做铺垫,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中,并且从教学活动中收获实实在在的知识,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发言多思考,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会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询问学生的意见,提出几个课堂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探究;课中,我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捕捉能推动课堂发展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快乐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课末,我会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对我的教学做出评价,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合理的评价给予表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培养在于学生不断地练习与思考,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思考、探讨的机会,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个人数学学习的能力,开展个性化学习,勤于思考总结,遇到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合作学习总结出更好的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教师应该考虑到几个关键性因素,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课程进度、学生接受能力、学生个体差异。首先,合作探究式学习法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的不同来决定是否采用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对于适合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的乐趣与意义。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实行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层次,有过渡,不能将同样的方法强加到所有学生身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区别地进行。最后,学生因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差异,学生个体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实行合作探究教学法时,应该合理地设置学习任务,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合作探究学习法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解题方法的掌握、疑问难点的解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智力的提高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素质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并探索其创新策略,让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并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