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 130033)
在文学作品的影像化改编中外国文学作品跨文化影像化改编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但是这种影像化的改编和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改编是完全不同的。文学作品的改编大多数是要求符合原著的情节结构、人物人设、主题思想等等,在这里要与原著的主题相近或相同,但是我们影视作品是对于原著的重新组合,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会与原来的文学名著有着极大的不同,或者可以改变原著的情节、叙事、人物和主题等主要文学元素。国外一部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影片《夜宴》就是由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影视上的创新改编的。戏剧《哈姆雷特》的主题是要表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文学作品中强调的是人性和人性精神,但是这个主题在我们国家的背景下,是缺乏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的,所以我们的受众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了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在我国的受众中有良好的反映,克服这种文化冲突,《夜宴》便将主题文化改编成能被我国的观众所接受的古人对权力和爱情的欲望,这样的改编不仅可以跨越我国和欧洲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较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实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中外电影史中,有很多获得成功的影视作品都是历史题材的影片。在我国也体现了这方面,我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喜欢把中国优秀传统的历史文化等题材放到影视作品中,来突出我国影视作品的本土化特色;另一方面,国外的大多数民众很少有对中国文化认识很深的,所以中国的历史题材的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在国外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这种跨文化跨国界的改编也给西方的影视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启发。我国这种影视上的改编,可以依托国内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影视语言的重组,为文学和影视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让中西方观众有一个互相了解和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中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加大了受众的接受性和欣赏性,也实现了对于各国影视作品的接受度和娱乐性。
在我们当今的科技时代背景下,视觉文化占着很大的主导位置,文学作品的改编增加了大众普及和传播的机会,也实现了大众媒体的年代。但另一方面也有着弊端,所谓有得有失。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成功改编,为我们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好的平台,也为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提供了创新创作的动力,但是在文学作品的文字改编成影视语言的同时,也会面临着差强人意的效果,匈牙利著名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曾指出:几乎所有艺术上严肃又聪明的电影改编都是对原著的重新阐释。电影《夜宴》作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许多学者、评论家对其褒贬不一。《夜宴》作为一个改编类型的影片,把中国文化和西方的背景融为一体,在电影《夜宴》中,体现了《哈姆雷特》这部文学名著中对人性、欲望的思索,让受众对电影有自己的理解,但对于莎士比亚这部旷世神作来讲,其中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精神也荡然无存,文字和镜头的运用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原著中使用文字语言对人物进行内心的描写,但是影像恰巧缺乏这种文字的力量,但是影视又给人形象直观的体验,这也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所不能替代的。
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国外文学名著作品的改编,也就是影像化传播已经是跨越国家、跨越文化的实践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商业价值。
把文学名著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作,其实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是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一种文化转变,影视作品经过融合中外文化的改编,把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对于影视作品的传播力量,使人们对于原著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原著的艺术性进行学习。我们影视作品对于国外文学名著给予创作和改编之后,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可以让大众对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这样不但克服了中外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扩大了传播媒体的受众,让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增加了受众的接受性,而且也提高了两者的知名度,从而达到扩大其传播范围的目的,也使受众更方便地接受两者间的文化,对于文化和艺术进行再创作,不但让我国的观众学习到国外的文学作品还让我国的本土文化得到了一次升华,让我国的影视作品借助国外文学名著走向国际化的路线。
我们把西方的文学经典作品改编成中国的影视作品的路途中,这里体现了国家的文化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一点,这样的改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西方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的影像化改编,让我们的影视作品不仅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具有西方文化元素的体现;第二点,这样的作品把文学名著的文字语言和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完美地结合,达到一个跨学科的融合,把两者发挥功能的最大化,无论是商业性还是娱乐性都在我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我们人类的文化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点,人类的文化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文化,第二点,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则文化,第三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象文化。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是可以表述上面的三层文化意义的,影视作品既有学习认知的功能,也有教育娱乐的功能等,而且影视作品是一种大众文化,每一部影视作品对于我们受众来讲,多是一种学习和娱乐,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认知,这是一种雅与俗的文化。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着剧情的魅力,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改编上也都有着跨背景、跨国界、跨文化的融合。在这电子多元化的全球时代,也是推动着文学与影视的一种传播。
现在的影视产品大部分已经是商业性的文化产品,电影的拍摄、剪辑、制作等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生,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体现,票房的高低也是维系着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进国外的文化、国外的文学名著,在影视作品的宣传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受众对于原著的热爱与了解也会对形式作品产生兴趣从而会加大影视作品的知名度。这种将国外文学名著改编成我国影视作品的背景下,也会促进我国传媒影视业的发展。
在这融为一体的元素里,我国的电影镜头以及叙事都讲国外的文化可以说做的很完美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也让我国的电视传媒行业在国外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为我国的传媒国际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让我国的传媒电视行业更好地迈向国际化,也促进了我国的电视产业,拓展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开发。
以戏剧改编的电影可以很好地诠释戏剧作品本身的内涵,而这些内涵可能是通过戏剧的表演方式难以表现出来的东西,电影从更多的方面做了改进和规整,使受众除戏剧的本身还可以有超出戏剧作品以外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受众与戏剧舞台所围起来的四堵墙之间的视觉听觉的感受。无论受众的审美水平处于什么阶层,用比较商业的一句话说,电影或者具体一些说是,改编自好的戏剧而形成的电影会是一场难忘的视听享受,这是戏剧本身或许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戏剧经过改编之后在其原有的基础上,也许会加入了新的文化理念,也可以说是外来东西的本土化,在影戏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影戏的技术是一个舶来品,现在不知道外国戏剧所改编的影视剧本土化之后,对于改编影视剧该怎么去定义。
所以说,不同文化,科学的融合所产生的东西往往具有让人惊叹的能力。无论源自其本身,还是产生的新的东西,或者是融合的过程,都不能不让人佩服自然或者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