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燕
(陕西省武功县长宁焦赵小学,陕西 武功)
小学语文新课改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阅读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帮助他们完成这场对话。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兴趣最初来源于外界环境的美好熏陶和刺激。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以抄写、绘画、贴纸等形式,在教室中展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故事、童话等。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一般都会对相关的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热情。
培育学生积极的阅读情绪,除了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鼓励学生大胆阅读,积极研讨。
比如组织学生阅读《一定要争气》,文中讲了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进中学时已经17岁了。由于基础比较差,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来几门平均才考了45分,校长让他退学,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校长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至此,童第周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各科成绩都赶了上去,更值得高兴的是数学还考了100分。通过文中童第周的故事,我们可以鼓励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让他们向童第周学习,在阅读活动中勤于思考、大胆发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挖掘文本的精神内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增强阅读实效。语文阅读活动要架起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多方位的桥梁。学生只有深入文本,融入角色,才能品读出文章的情感,从而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精神内蕴,积极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阅读,用心感悟。
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我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当时有学生提出来一个问题。文中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可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呢?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细心,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充分阅读,然后小组讨论。经过大家的一番研究,最后归纳为: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大榕树,是作者引用的别人的话;而第二个鸟的天堂,是强调这里是鸟儿生活的乐园,这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通过这样的深入阅读,学生探寻到了文本的深意,领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语言魅力。
挖掘文本的精神内蕴,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文本,抓住阅读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调动起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目前学生最缺乏的就是质疑精神。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听老师和家长话的学生仿佛就是好学生。但实践证明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质疑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比如,我们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鲁肃与周瑜是同一个阵营的,那为什么没有将诸葛亮的事情事先全告诉周瑜呢?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总结出这样的看法:如果真的把事情全都告诉了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可能就不会成功。鲁肃这个人虽然忠厚老实,但头脑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鲁肃与周瑜是一个阵营,但是与诸葛亮关系要好,因此不想得罪任后方。一方面他想看看诸葛亮的真本事,也不愿意出卖好朋友。一方面他对周瑜有一些成见,所以把这件事儿选择性地告诉了周瑜。学生有了质疑的精神,对待问题的解读就会有多维思考,从而生发出很多有创意和个性化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再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文中父亲的做法和对儿子深沉的爱,着实令学生感动。这位父亲为了解救儿子能够如此坚强,夜以继日坚持挖了38个小时。在大家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时候,班上有学生质疑:这位父亲挖了38小时,如果抱出来的儿子已经过世了呢?如果在挖的过程中,又开始地震,房子塌了把自己也埋在土里了呢?然后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有同学说:其实这位父亲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一心坚持要救儿子,儿子有没有生还的希望都要去救,即使房子可能会塌下来把自己掩埋住,也必须去救。虽然会有各种假设、各种可能,但是这位父亲坚持不变的信念就是救儿子。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深沉、多么强烈、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学生通过质疑讨论,最后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意,理解了父爱。
新的高考制度推进以来,越来越多的师生意识到: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因此,必须重视语文阅读,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坚持拓展阅读。
当然,小学语文的阅读活动绝不是建立在只为高考的功利性目标上。要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喜欢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和心灵的旅行。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并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视野。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积累优美语言,学习写读书心得。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是构架学生、文本、作者与生活的桥梁。我们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环境,努力挖掘文本内蕴,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只要我们播下阅读的种子,并精心培育,那么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