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小学,山东 威海)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尤其小学生,若能从小就打好基础,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非常有力的帮助。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水平限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局限性和差异。所以,教师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采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并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学习中来。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中来。只要学生有兴趣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性,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考虑到课文内容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大,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及系列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而是通过观看“9.3阅兵”微视频让学生感受阅兵仪式的壮观,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话锋一转:“多年前,当我们的民族在经历过千灾百难后,终于能够向全世界骄傲地宣布我们的政权的时候,我们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开国大典,同样举世瞩目。”此时学生兴趣自然就产生了,这时候再去看课文,学习效率自然大大提升。课文学习完,引导学生课后去看开过大典的视频,学生自然有兴趣了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通过对比,学生也能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告诉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中,根据课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课外拓展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长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解。
生:生说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
师:长征这么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红军向前走呢?
生: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一定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师:是的,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也是这种信念支撑我们赢得最后的胜利。是什么让红军战士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呢?
借助这样简单的小问题,一步一步地追问,引领学生除了引导其思索理解长征精神,更能引导学生课后积极地去探寻红军长征精神的由来,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例如讲《北京的春节》,我先问,都写了哪几天的活动。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最喜欢哪一天的活动,为什么。最后,我会找一个学生说说自己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补充。
有时候,讲完课文以后,我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针对课文提出问题,通过一步一步追问,引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不断深入思索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得到最好的发展。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人类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变得五颜六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他们的脑子里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可是有些想象却是不切实际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又要引导学生朝着合理的方向,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时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片段训练:
课文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我相信在依依惜别之时,朝鲜人民也一定会回忆和志愿军在一起时的许多感人事迹,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者大嫂的口气描述送别的场面。
学生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当做亲人的原因,深刻体会出了他们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深刻友谊。
例如学习《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时,我对学生说,假如,种树人和“我”的对话,桃花心木听见了,它会说什么呢?好啦,现在你们就是一棵棵桃花心木,你想说什么呢?学生理解了种树人的一片苦心之后,老师继续引导,小树苗想长成一棵大树,就要经受锻炼,小孩子要想长成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也需要经受锻炼,假如我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你会对我说什么呢?
讲课过程中,穿插对话,激发想象,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己创造意境,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感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在想象过程中拓展延伸,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所面对的农村学生,能够走出去看看的很少,于是在教授异域风情的那个单元,我就充分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德国美丽的街景,让学生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利用一段洒脱的非洲原始舞蹈,带学生走进非洲,感受非洲,从而印象更为深刻。在学习《长征》时,我利用“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短片,让学生重温了那段艰苦的战争岁月,对毛泽东笔下的“暖”和“寒”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然而,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时,引导孩子爱上语文,能将语文课引申到课外,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探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求索,让我们利用有限课堂,照亮学生无限的课外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