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奭琛 李晓华
森林幼儿园是源起于丹麦,兴盛于德国,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一种新型幼儿园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森林幼儿园在德国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目前德国大约有2000家森林幼儿园,占德国幼儿园总数的5%~10%,也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幼儿园开展“森林项目周”活动,森林教育体系已成为德国幼儿教育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
一、德国森林幼儿园兴起的背景
森林幼儿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理念的一种追溯与回归。福禄贝尔认为:“人,特別是少年期的人,应当在内心熟悉自然,按照在自然中活着的并支配着自然的上帝精神,去熟悉自然。”他主张“教师至少每星期一次同他的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森林幼儿园虽缘起丹麦,却能够在德国迅速风靡,与其理念与德国幼教传统理念的吻合不无关系。
另外,德国还有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教育传统。据德国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对自然的推崇和环境的重视,使德国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形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意识。此外,德国人有着深厚的“森林情结”,自称是“森林中走出的民族”。他们认为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能够让孩子一生充满灵性,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德国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尤其是西南部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居住地附近两三百米就有一片森林,这为森林幼儿园的迅速增多提供了环境基础。
儿童生活世界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森林幼儿园在德国的传播。1989年之后,德国社会由密集工作的工业社会转化为密集消费与休闲的服务型社会。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现代儿童生活与游戏的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居住在拥挤的高楼大厦中,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缩短,生活空间变得狭窄,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出现身体发展上的问题。儿童由于缺乏运动发生意外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儿童也缺乏游戏与交往的伙伴,他们的时间被大量各类媒体填补。基于此,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入自然,拓宽活动的空间,增强运动技能,强健身心,从而对森林幼儿园的需求加大。
二、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特点
(一)实践先行的教育模式
森林幼儿园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它在最初并没有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而是由于其实践的风靡带来了理论界对它的关注。森林幼儿园最初建于丹麦。一位全职妈妈埃拉·法拉陶在带她的学龄前子女和邻居家的儿童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现,在森林中长大的孩子异于传统幼儿园中的儿童。他们擅长游戏、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体能更佳。于是联合周围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虽然森林幼儿园在最初并没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但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却与自然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感官教育、开放教育、全人教育等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堪称其实践的典范。这种“没有理念”的教育方式反而为其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充满灵动和活力。
(二)纯粹自然的教育环境
森林幼儿园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它全户外、纯天然、原生态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幼儿园将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森林幼儿园建于森林之中,这里空气新鲜植被丰富,视野开阔行动自由,设施材料安全天然,具有天然的疗愈和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此外,森林环境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原材料,大到树木、泥土、水坑,小到树叶、松果、蠕虫,自然中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万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研究、操作的对象,成为幼儿好奇、探究、学习的原点。比起普通幼儿园中常用的现代玩具、电子设备,森林幼儿园带孩子们回归了自然的怀抱,可以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短小灵活的编班方式
一个森林幼儿园通常由15~20个2~6岁的孩子组成,配备2名教师、1名助教,有时还会有实习生或家长的加入。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户外教育训练,有的国家已经启动了专门的自然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较小的班容量和较高的师幼比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给予更及时更高质的关注,也为森林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混龄编班的模式为森林幼儿园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类似家庭的温馨环境。不同年龄的幼儿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和成长,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能够利用各自的发展特征为彼此提供更丰富的社交经历和角色体验,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研究表明,森林教育对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具有疗愈功效,一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加入也使得森林幼儿园的环境更加融合丰富。
(四)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森林幼儿园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成长,避免承受过重过多的学业压力和功利目的,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实践模式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在园时间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游戏,少部分时间用于做一些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如晨圈、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在幼儿的游戏时间,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由儿童决定一起游戏的伙伴以及游戏的方式内容。游戏时,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照看、提供帮助、为幼儿创造任务机会。如果幼儿没有提出请求,教师不得随意干扰幼儿的活动。幼儿在森林里自由探索和发挥,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的尊重。在森林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
(五)自由开放的教学内容
森林幼儿园之所以被称之为森林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它建在森林之中,有着纯粹与自然融合的教育环境;还因为它依森林而教,有着原生态的教育内容,其课程和活动具有高度的随机生成性。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很多蚯蚓,孩子们好奇地问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蚯蚓。于是那天的课程主题就是蚯蚓。到了蟾蜍繁衍的季节,森林里的蛙鸣格外喧闹,于是当天的课程由此生成——蟾蜍的生命周期。冬天池塘结冰,孩子们争论冰层下的水草和小鱼是否还活着,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就这样自然发生。随着阴晴雨雪天气变换,森林总会为教师和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点子。在和自然的接触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要去爬树、编织花环、搭建帐篷、采摘果实、堆柴生火、上爬下跳,用野生的原材料“发明”自己的游戏和玩具,甚至拿植物的汁液急救伤口,认识区分有毒无毒的植物……总之,一切活动都是那么自由、开放与大胆。森林幼儿园不是教教师认为应该教的,而是教孩子渴望教的,教学内容因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自然生发。
(六)支架作用的教师角色
森林幼儿园中的教师十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还会为他们的探索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爬树司空见惯,教师不会为此大惊小怪而严厉制止幼儿,相反,他们放任幼儿去爬。森林幼儿园的教師相信:“小朋友爬树,他自己能够爬上去,也一定能够自己爬下来。如果教师帮助他爬到力所不能及的高度,他自己就没法下来。”他们鼓励孩子们去爬每棵他们能够自己爬得上的树。当然,当孩子从树上下不来的时候,教师也被要求一定要给予帮助。野外活动还离不开“生火”的主题。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安全的东西一样被置于“放任”的状态。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将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自己的危险防范意识,从而知道去评估风险、规避不良后果。“放手让孩子们去,他们反而更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的时候了。”幼儿在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每一步都有教师伴随着,教师不会打断或指责他们的活动,他们只是鼓励和支持。
三、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开展充分有效的户外活动
森林幼儿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莫过于大胆的户外教学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深度交融,这一点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近几年,由于幼儿园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幼儿园极尽所能地将现有的园舍占地改建成了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室,幼儿园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受限,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削减。加之,多年来频发的幼儿外出安全问题,幼儿园几乎不主张集体带领幼儿离开幼儿园,外出游览。这样一来,幼儿仅剩的户外活动可能就是升旗、做操等集体性项目了。有研究发现,如今的孩子相较于他们的前人花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正越来越少。然而,人与自然是具有天然的联系的,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借鉴森林幼儿园,我国幼儿教育应当充分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注重开展有效、高质量的户外活动,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与大自然深入接触,要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引导幼儿从大自然中去学习。
(二)创设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
森林幼儿园的教学是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从幼儿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教学。在森林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幼儿无疑起到了主导与引领的作用。森林幼儿园以原生态的森林、大自然为教室,森林里物种的多样性、大自然阴晴雨雪的变化,使得这个教室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丰富多变的刺激,从而为生成性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天性优越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产生很多问题。森林幼儿园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基于幼儿经验的东西,幼儿学习起来内部动机强,接受起来也很自然、容易。我国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坚持教师的支架与辅助作用
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坚信幼儿具有独立行动、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儿童中心的特征,提倡让儿童自由探索、直观接触、亲自实践、自主完成经验统合。在森林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永远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权威和专制的象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角色明确提出了诸如以上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如何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接纳并有能力指导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仍然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童年的室内化趋势,幼儿园的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曾经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现在可能是的样子——对“儿童的花园”的现代再创造。诚如福禄贝尔对幼儿园所期待的,这里的生活和教育图景均应该是“儿童的花园”般的存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充斥着童年,生存压力提前到孩童,以至于曾经的童年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围墙、严苛的纪律、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缺乏生命活力的身心。何为幼儿教育的本真,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自由、充实的童年?步入森林幼儿园,也许你会有更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