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辨证组。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加速月经复常。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子宫功能性出血;可行性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神经内分泌失调所致子宫异常出血,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在青春期女性和绝经期前后女性中发生率高。患者可出现经期不规则改变、经量过多和月经周期过长等表现,可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引起临床重视。本研究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9例。中医辨证组年龄21-39岁,平均(26.25±2.67)岁;病程6个月~6.0年,平均(2.31±0.36)年。常规组年龄21~40岁,平均(26.91±2.45)岁;病程7个月~6.1年,平均(2.33±0.34)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先肌注黄体酮25~50mg/d,止血后在月经第5天给予0.5 mg己烯雌酚口服,连续服用20 d。采用20mg/d黄体酮肌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②中医辨证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者用艾叶、蒲黄、海螵鞘、甘草各10 g,白芍、生地黄、阿胶各20 g,五灵脂、三七、牡丹皮各15 g;心脾两虚者用龙骨、茯苓、牡蛎、党参、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各20 g,地榆炭、益母草、白术各15 g,甘草10 g,黄芪30 g,当归6 g;肝肾阴虚者给予杜仲、旱莲草、牡丹皮、桑寄生、山药、沙参、女贞子、茯苓、山茱萸、川断各10 g,乌贼骨、五味子和牛膝各12 g,熟地黄15 g;脾肾阳虚者给予熟地黄、仙茅各15 g,丹参、桑寄生、鸡血藤、仙灵脾各12 g,香附、紫河车、补骨脂、女贞子各10 g。上述方剂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服用。治疗3个月经周期。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正常且持续时间>3个月;②有效:症状改善,月经量减少>50%,维持时间<1个月;③无效:未达到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两组干预前后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干预前两组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相近(P>0.05);干预后中医辨证组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两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中医辨证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女性常见、多发病,传统上多给予清宫术、子宫内膜脱落法、雌激素内膜增长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依从性低。中医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崩漏”范畴,治疗需根据患者体质分型給予辨证论治,如心脾两虚者给予养心健脾和补气摄血治疗;血热内蕴者给予调经止血和清热凉血;脾肾阳虚者给予温肾调经和健脾益气药物治疗。经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有效达到调经止血目的。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显示,中医辨证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辨证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相近(P>0.05);干预后中医辨证组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加速月经复常,值得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