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所共知的“蝙蝠车”,一直发展到今天的M4 GTS,就让我们仔细看看高性能辟
谷宝马的变迁吧。
话说1972年,原保时捷厂队车手暨前任福特赛事经理Jochen Neerpasch与另外几位聪明之土忽发奇想,希望打造速度非凡的宝马。
几杯啤酒下肚后,他们便开始脑力碰撞,直到高人一等的前额溢出一些工程妙计。最后他们以一个字母归纳诸般奇想。这个字母,就是“M”。
这帮人正是BMW MotorsportGmbH的开山祖师。自从成军之后,这个追求速度的宝马分舵便四处征战,以无数战果填满奖杯柜,并且造就了好些堪称史上最酷最有代表性的街车。
不过进军赛车场之前,M分舵必须克服些法例上的紧箍咒,造出性能超越CS(又称Coupe Sport)的特别版E9以通过规格认证,由此而来的成果便是3.0 CSL。
不熟悉宝马历史的朋友或会以为CSL中的字母L,意思跟大部分车厂常用的命名法一样代表“Ionq”。其实这个L乃缩略自“Ieicht”,意即轻盈。CSL也一如其名,节食功夫做得十分全面,车身板金一律使用了更薄的钢材,车门和前后舱盖一律以铝材制造,车窗一律以Perspex代替玻璃,装潢和隔音物料几乎全部拆下来弃之可也。
不过车迷之所以记得3.0 CSL,并非出于它格外轻盈,而是因为那副武打造型一一送交赛会检定规格的最终完成品,交到买家手上时都会在后备厢放有一套很容易自行安装的非法空力装备,这件事直到今天仍然是车迷津津乐道的佳话。
拜巨型扰流、前翼子板上的长长鳍片和尾翼所赐(尾翼不止一根,而是两根),宝马“蝙蝠车”这个江湖浑号遂不胫而走。
3.0 CSL开起来跟它的外形一样引人入胜,原因却并非如你所想。一般来说,嚣张霸道的空力装备和宣示身轻如燕的战纹很容易令人以为下盘功夫难免有所妥协,驾驶风味偏于硬桥硬马。“蝙蝠车”却不是这回事。
它的发动机不会介意车手肆意催动转速,歌声还相当悦耳。不过碍于操纵反应飘忽、转向缺乏沟通力和陈年轮胎,最好还是抱着轻松心情一边蹓哒,一边透过四扇無支柱遮挡的车窗欣赏沿途风光。
同一番话却不适用于3.0 CSL的现代化身M4 GTS。
缩称虽有不同,GTS其实秉承了CSL的轻量化方针,但一招一式现已偏重硬功。
以动力达到368kW和599N·m的涡轮增压六缸发动机驱动后轮(发动机在进气部分设有喷水器凝聚空气,藉此提升增压效果),可想而知GTS并非那么着重写意巡航,翻滚保护架、灭火器、可调悬挂、可调空力武装、碳纤维车身、以绑带代替门把手、质料类似纸杯的车门壁板和橙色点缀无不实实在在地提示车手务须小心处理这件利器。
在干爽场地,GTS的车头反应爽似手起刀落,车尾的活泼程度足以烧光轮胎。遇上场地湿滑却会疯疯癫癫反复无常大吵大闹,不时利用排气管放出气势磅礴的波动拳,车手真的要打醒精神严阵以待。
我们不禁想到GTS与其在进气部位注水,倒不如注入更多“蝙蝠车”的原味。大家记得几年前发表的宝马3.0CSL Hommage R概念车吗?那才是我们最想见到的现代化“蝙蝠车”,所以宝马何不从善如流把概念作变成量产型号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