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蕊茉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它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小学低年级是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中高年级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近年来,笔者发现学生运算速度较慢,正确率偏低,因此根据学生“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年龄和心理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把人们常用于娱乐的扑克牌引入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以扑克游戏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求知的动力。要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经过学情调查,笔者发现很大部分小学生上课经常分心,导致没有顺利掌握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厌学、弃学。在运算能力的培养上也是如此,如果总是要求学生背口诀、单一的口算练习,甚至只会掰手指、摆小棒等,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学习成绩也就难以提高。为此,笔者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中,尝试使用人们常用于娱乐活动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活动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比如,可以用扑克牌进行简单的相加或相减游戏。教师在黑板上书写( )+( )=10”,自己从扑克牌中抽出一张牌作为其中一个加数,看哪个学生能够又快又准从扑克牌中找到另外一个加数。也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得数,由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一人先抽出一张牌,另一人也抽出一张牌,这两张牌相加要能够得到教师公布的得数。
由于学生之间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只管统一步骤,统一要求进行教学,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跟不上、吃不消而逐渐出现畏难心理而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另一方面,又会有一部分学生感到吃不饱,产生烦躁情绪而影响智力进一步发挥和提高,为此我们的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争取全面提高。这就必须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扑克游戏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在小学低年级运算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方法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所谓分层,一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程度经学情调查后分为“幼苗组”、“给力组”和“创意组”等,二是教学内容设计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分别适应,并主动参与。
下面以一年级下学期的训练为例:
“幼苗组”:大小组PK;大牌吃小牌;一步加减法。对于下层生来说,要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必须以最简单基础的游戏开始,才能让他们也有兴趣参与,并在游戏中获得自信,从中学会表述数字的大小关系,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准确进行简单口算能力。
“给力组”:接龙PK(对两个数进行排序、大小比较、运算等);抽牌算数(2张牌进行一步计算);1~5叠加速算。这部分学生有一定能力,快速反应,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
“创意组”:接龙PK(在给力组的基础上,还可创编数学问题);抽牌算数(可多张牌进行计算,鼓励混合运算);1~10叠加速算。对于上层生来说,简单的游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所以在给力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如:接龙PK:可以根据抽出的两个数字编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抽牌算数:从对方手中抽选一张扑克牌后,与自己手中的牌(张数不限)算出预设结果,使用运算符号,可加可减可混合,激活优秀生的创意思维,提高混合运算的能力。并在倾听同伴表述和互评的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老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各层学生迅速提高并转化,让“幼苗组”的学生尽快向“给力组”提高,“给力组”的学生尽快向“创意组”转化,而“创意组”学生也在老师给出较难的问题中训练钻研。
为了全面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期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要将扑克牌当成常态学具,运用在教学过程之中。例如,一年级下册的的教材第12页第6题“说一说数字‘14’”换一个数再说一说。玩伴之间开展接龙PK游戏,从对方手中抽一张牌,轮流说出跟这张牌有关的信息。如,抽到“8”,可以说:比10小2;比6大2;11-3=8;两个4加起来是8;7添上1是8;草地上有12朵花,被小朋友摘了1朵,又被食草恐龙吃了3朵,还剩8朵(学生创编原文)……
第16页第9题“看谁说的多”。( )+( )=12。学生从玩伴手中抽出一张扑克牌,与自己手中的任意几张牌通过运算得到结果12。如:抽到“5”,可以说:5+7;5+2+5;5+3+4;5+8-1;10-9+6+5。把自己手中的所有牌(1—10)都用上了,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另外,教师要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如看算式,选答案。教师规定加法或减法算式中的两项,学生选择另一项,如:7+( )=12,14-( )=6,6+5-2=( ),13-9=( ),( )-4=8……学生从扑克牌中选出答案,再如:加减混合训练。学生一边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教师一边出示扑克“5”和基数“10”做加法运算,再出示一张扑克牌“7”,将上一步算出的和与“7”进行减法运算。即“10+5=15,15—-7=8。还可以设置学币奖励、录相视频、评选“速算大王”等,甚至争取学生家长配合,通过扑克游戏,既促进亲子交流,又为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而共同努力。
一副扑克牌几乎联系着小学低年级的丰富的数学知识。扑克牌好比一把钥匙,教师要能引导孩子用好这把钥匙,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必能开启数学知识的大门。只要我们做出具体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和训练,一定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扑克游戏中打下扎实的运算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