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毅
(横县陶圩镇中心学校 广西 南宁 530314)
体育课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然而现在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乏味,使学生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并积极的进行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也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小学体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关心与了解,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游戏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课是是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到体育技能与知识,所以体育教学的内容很重要。我们不但要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还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内容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加强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组织的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某些特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与交流。教学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随着科学文化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教学组织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应有一定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否则杂乱无章,无从下手。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单一,比如小学体育老师在事先写好教案的基础上再给小学生上课,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不是主动参与,所以比较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则缺少积极主动性。但现代体育课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教师可以把某项技能运动更改为情景模拟,使之更偏向游戏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达到体力与智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应该主动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及喜好,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课程。比如当前流行的节目很多的,如:山东综艺频道《快乐向前冲》,湖南卫视《智勇大冲关》,安徽卫视 《男生女生向前冲》,浙江卫视 《冲关我最棒》,天津卫视《快乐加油站》等等这些水上冲关节目。这些体育项目大多以团队竞技为主,有些人偏向动脑筋,可以为组员出谋划策;有些人负责体力担当,为组员冲锋陷阵。这种团队的体育项目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全员不再是消极等待老师的指令,而是主动参与。因此,这种方法完全也可以运用到体育课堂中。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尊重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情感态度和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尽管这些看法存在问题,教师都需要去鼓励他们勇于提出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自己被尊重,而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自主地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就得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主体意识是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的一种自觉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主体意识越强的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表现欲更强,这就间接地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便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促使学生成长。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时间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了解和掌握运动技术。学生在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中去灵活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用所学知识去掌握各项技能,对于一些不太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这样也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留心观察每个学生,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进行对症下药。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体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方便体会其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体育健康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体育教学过程往往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
小学体育课堂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与反思,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上课的中心,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主体自觉参与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