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提升路径研究*

2018-02-23 20:47:39
关键词:机制思想大学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抚顺 113001)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关系到我国整体国家安全观的建构。高校作为传播知识文化思想及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研究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提升问题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现实意义。

一、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扩张的进攻下,其他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文化霸权所带来的压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在这种形势下,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首先,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没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品格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西方的文化侵蚀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蔓延滋长,必须把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安全意识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其次,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抵御西方消极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全方位地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升高校的文化安全意识能够使大学生对西方消极文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中自发地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抵抗力,从而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再次,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有助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对象,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社会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社会大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社会分层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增。因此,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有助于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从当前大学生文化安全的趋势上看,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仍存在着文化不安全的倾向和表现迹象。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大致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观念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文化安全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提升效果不显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从而不能在其情感上形成强烈认同,难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文化安全意识认识不足,在接受相关教育时出现缺乏兴趣、提不起精神学习等表现,与此同时,高校更重视对大学生学科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培养。相较于观念文化安全教育,高校也更加重视对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的维护。

第二,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在文化安全教育领域的条件尚有欠缺,机制还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未形成完整的文化安全教育提升机制。在文化安全教育领域还存在漏洞,高校的文化安全教育形式不规范,长效机制不健全。其次,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责任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是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提升过程中的“软肋”。我国著名学者张耀灿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遵循目标的阶梯原则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效果就会增强,效率就会提高”[2]。没有明确责任,就不能精准负责,教学目标模糊,也不可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最终就不能形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相关责任机制。再次,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监管机制欠缺。不健全的责任机制直接导致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机制的欠缺。如果高校长期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必将成为影响提升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瓶颈。

第三,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氛围不足。目前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依托于思政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思政课仍然是学生获取政治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抽象的理论说教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氛围不足,而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政治现象和信息曝光在群众面前,大学生早前接受的政治教育与现实之间因为一些负面因素而使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对文化安全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对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态度不积极。在教学中,高校往往忽视了学习氛围对学生接受文化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结果常常差强人意。因此,单独的书本教育已不能改变当代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学习氛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有效路径

针对上文提出的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有效解决对策,切实有效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

首先,增强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提升的相关观念。要提升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一方面必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应该采取兼容并蓄、多元整合的文化态度对其他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大放异彩。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相关观念,可从三个内容入手。其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主动性观念。即不论教师是否安排文化安全意识的学习任务,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其二,提升高校教师文化安全意识的责任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高校教师应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提升工作自觉性,强化责任履行能力,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其三,提升高校教师文化安全意识的人本观念。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信仰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相结合。这样,高校大学生在对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的意识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的基础上,能够自主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就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其次,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提升的相关机制。高校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应积极完善文化安全意识的相关机制,充分发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机制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为今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和实现提出了具体路径”[3]。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相关机制,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教学机制。高校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宣传和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聘用要严格把关,把素质、质量和考核贯穿于上岗前和上岗后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其思想和业务知识跟得上时代脉搏。第二,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多举措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培训机制。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培训工作提供教学保障。结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教学难点、热点等问题,组织开展教学实务知识讲座、学术研讨、教学观摩比赛等活动,增强岗位培训效果。第三,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保障机制。强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大资金向基层教学倾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第四,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责任机制。针对目前高校文化安全意识责任追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在遵循正确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的内容和范围,确立科学的责任追究方法,严格责追究的程序,优化责任追究的外部环境。第五,完善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反馈机制。主要应围绕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提升问题,汇集校园舆情信息,提炼信息建议。

最后,营造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氛围。高校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支撑和调控作用,为校园文化安全构建强有力的思想屏障,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统领校园文化阵地,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有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要加强思政课对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有效引导。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民族创新能力,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用科学的发展观总结、整理、提升。其次,丰富相关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校园文化活动。树立道德模范、评选孝贤模范,举办孝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教育、感化、带动学生崇德尚贤,见贤思齐。再次,创新相关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课外实践形式。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内容和活动设计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让大学生用广阔的视角和理性的态度来分析社会现象、理清思路、剔除其中的一些混淆因素,确立正确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判断。最后,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安全意识的网络空间。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建立网上理论阵地,构建多层次的意识形态平台。当今网络已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产品,由于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西方文化渊源,使网上交流失去了平等性和交互性,而网络社会的发展又是世界无法回避的大趋势。因此,高校要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出击。[4]

综上所述,高校文化安全意识的提升既对我国当前文化和思想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又是对未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充分考量。因此,提升高校文化安全意识更有利于我们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唯有掌握领导权和主导权,才能牢固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路上苦训内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因为如此,必须以高度的文化意识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正确的文化思想导向,抵制歪门邪道,维护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安全,进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6.

[3] 张桂珍,杨德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机制的思想及当代启示[J].北京∶新视野,2012,1,101.

[4] 王洪生.社会转型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武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

[5] 刘跃进.文化安全的三种思维方式与政策导向[J].北京∶国际安全研究,2015,3.

猜你喜欢
机制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