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幼儿园 黑龙江鹤岗 154213)
语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纯学习文字、儿歌等基本知识幼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们也感到很苦恼。因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借助游戏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探索,自由发展。教学中融入游戏是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转变了教学观念。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实行设计渗透有游戏的教学,将教学内容灵活而巧妙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育观念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将游戏思维有机融入教育观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议题。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对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有了更新的看法,幼儿园语言教育应该多注重游戏性,多联系生活,能让幼儿在玩中、在生活中感知语言的实用性,建立不同的情境反射,亲身体验到学习语言的有趣。同时,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游戏设计不能简单生硬植入到日常课堂中,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1]
教学环境的设计直接影响幼儿参与课堂的热情度,所以这方面我们要重视起来,想要调动起幼儿玩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应用的游戏环境。对于语言来说,主要是与应用情境的有机结合,我们在教室的四周到处都能看见。例如,幼儿的活动室和休息室,周围就蕴含着许多潜在的语义环境。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活动的目标,灵活巧用教学材料,提高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学习语言知识。比如鸭妈妈和一群小鸭子们在河里游泳,就可以引导幼儿串联故事,设计情节,通过角色扮演感知到动物、自然环境、运动等生活元素。[2]
设计幼儿的游戏应该有一定的情节、角色和内容,我们设计的游戏活动要能体现出所要教授的语言知识,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通过设计好的游戏环境,幼儿进入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情境中,一方面,教师需要规划好课程知识,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平衡游戏和知识的关系,尽最大程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动起来,唱起来,比如小班孩子学习小动物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找食物的游戏,目标是培养儿童能注意倾听对方说话,调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分别选一种头饰戴上说:“我是小花猫、我是小鸭子……”教师带领幼儿跑一跑、跳一跳。幼儿边说儿歌边找食物,找到后做吃的动作并放入小筐,鼓励幼儿找得越多越棒。同理在设计大班幼儿的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升级游戏场景、剧情和角色,可以设计复杂性更高的游戏,这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语言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沉浸在游戏中,教师也就成功的把“玩”融入到了语言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为了激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感知语言,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再围绕教学目标,组织生动有趣、丰富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勾起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幼儿产生对学习的需求,构建语言知识。比如在“拿拿、放放”游戏中,教师将玩具从“百宝箱”中一一取出,边取边说:“放放、拿拿,拿出我的**(玩具名称)。”随后将拿出来的玩具放回,边放边说:“放放、拿拿,拿出我的**(玩具名称)。”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边拿边说,边放边说。拿出相应的玩具,拿出几个后,再玩“放进去”。针对该游戏,教师有若干兴趣点可深入挖掘。首先,百宝箱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喜好,既要让百宝箱的色彩、形状勾起幼儿的兴趣,又要让百宝箱具有一定神秘感,让幼儿想要探求百宝箱内在的“未知领域”。其次,玩具要兼顾男孩、女孩的不同喜好,尽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让幼儿对百宝箱中的玩具充满期待。最后,如果课堂时间充裕,可以继续要让幼儿围绕玩具继续编故事,创造更多的教学闭环。
知识起源于生活,对于语言也是如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回归生活中,激活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掘语言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在生活中产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材料加以再创造,组织有趣的语言游戏活动。总之,幼儿语言活动要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主动,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语言知识,使枯燥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活波、有趣,就要把游戏与语言教学联系在一起,因为游戏是幼儿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身心之间,各种心理要素之间,都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应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之上的,能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接受语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