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君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本着以教书育人的理念创办的高等知识教育,它是以指导就业为方向,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扎实的技术型人才。在各个领域和职业上,发挥个人的最大的能力,创造更多的效益。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个大的方面,它是指工匠对自己负责制作的产品耗费精力,精雕细酌的一种精神理念。这个内涵极具丰富意味的。我们可以将更深的内涵挖掘出来。[1]
它不以制作出的产品的价值来衡量工匠耗费了多少数量的金钱和劳力,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获取丰厚的报酬。它仅仅是精神使躯体迸发出的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创造出属于工匠的个人所拥有的作品。
他们总想把最极致的美表现于作品之上,将这种美呈现于世人面前,来拓展艺术的生涯,开拓思维的路线。好的工匠会将艺术创作当做人生的终极追求。把能创造出好的作品视为最重要的使命,并且为之不懈奋斗,终究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往往要在职业上担任起一定的责任,从基础开始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2]。然而“工匠精神”和职业情景有相关性,在这种虚幻模拟中,学生可以更深地体会“工匠精神”存在的意义极其具体价值。将精神内化于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并且真真切切地将这种精神弘扬开来,成为每个在高职生奋斗和前行的目标与方向。
针对于专家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点,普遍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寻求“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指对事业的专注力持久,并且保持着一个恒心应对工作面临的风风雨雨。这种强烈的敬业精神,使得在职工作者不畏艰苦,努力拼搏。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得公司领导的青睐。
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制造厂商的发展。简而言之,创造国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立国之本,发展经济的根基。所以这就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即“工匠精神”。
放眼整个中国,已经从农业大国逐渐发展成工业大国,许多资源的再处理和加工,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都深受人民喜爱,并且产量大,远销海外大国。中国需要变强大,势必要在工业上下很多功夫,而“工匠精神”正好配合工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如果想要中国更远走向海外,走向国际,“工匠精神”是不能舍弃的方略。如同愚公移山,精神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任务。它不进需要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与理解,还需要政策的指导与引领。它不单单是社会提出的一个口号,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现如今,各个新型行业层出不穷,一些看起来光鲜亮丽,让人倍有面子的工作吸引了很多在校生的眼球。她们宁愿不懂装懂也要挤进去,占领一席之地。许多以前的手艺倒没有人愿意学习传承了,因为他们觉得累,而且工资低。大多数年轻人在社会上混日子,也不愿去高职院校学一门手艺,好养活自己。正因为这样,政府和社会要多关注“工匠精神”,对老一辈的优秀事迹进行褒奖与鼓励。让人们心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在校园生活中添加有“工匠精神”的文化字眼,努力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一是让学校做“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相关的知识,二是可以出黑板报等宣传语激起大家的兴趣。三是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学习教育中,新生开学就要把这种精神牢记于心,并且作为前进的基石。四是邀请专家讲课,学生听讲座的形式与其他校友联系,展开热烈讨论。
学生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为老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犯错,学生也会学习到。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以身作则,教好工作方面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还要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将它理解并融合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再传授给学生。学生受老师的教导,时间久了,信任和尊敬度会越来越多。老师可通过鼓励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态度。学生无论是耳濡目染,还是通过老师鼓励,相信都会将“工匠精神”运用的很好。
想要将“工匠精神”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公司必须首先拥有这个纪念。企业不能只看中实习生的学习成绩和毕业院校,还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响[3]。将个人技能与平时表现都划入在评定范围内,注重“工匠精神”的考察与陪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优良的品德。全面发展与全面考核,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校对于高职生的培养应需要从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着手,需要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并且持续贯彻地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不只是微小的改变,它的影响可以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高职生和大学生都应学习这种精神。不仅有个人,更有利于公众生活。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5,12.
[2]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D]职教论坛,2016,6.
[3]常零杰.论校企合作下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