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第一中学 山东淄博 256100)
数学是属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课程,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在高中时期数学课程的难度有所增强,学习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因此学生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重视高中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反思,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探索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高效教学方法。[1]
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对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欠缺的,新课改推广之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形式简单,途径单一,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新课改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重视师生友好自由的话语伙伴关系的培养,实际上只有在师生地位平等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才会更加顺利,学生在课下才敢与老师交流自己对于学习,对于课堂的想法,在教师专业有效的指点下,学生才会更快更好的进步。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教学问题进行了浅要探讨。[2]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新课示关于自主学习的要求,笔者在学生进入高中就着力加强了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力度。笔者对学生提出了“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巩固、解决疑难、归纳整理、反复学习和总结提高”的学习要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解决自学时的疑难问题,这样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确保较好的课堂效率。课后做好针对性的巩固强化,对疑难问题、易错题型、解题技巧以及一些经典题目要求学生用专门的记录本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日后经常拿出来看看,加深理解记忆,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长期坚持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由“活”到“悟”,真正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并能应用到实际解题中。[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新课改倡导自由民主的合作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合作获取他人有用信息来填补自身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得到心理满足、信息的拓展、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在合作学习中,要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利于集体思考,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倾听,尊重他人;学生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学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将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在数学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教师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对于自身的学习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及自身的建设性,久而久之逐渐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当堂内容需要讲解新的知识原理和计算公式,大部分教师选择直接把计算结果公布给学生,而非给学生准备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逐步得出结论。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大量的记忆方程公式,还需要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分析环境,加大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判断,逐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判断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程一改以往纯数学理论和习题的布局,增加了大量的实践型题目,这就要求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之前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有的甚至还要建立数学模型,而众多的应用题还是学生所没有涉及过的,这就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考验,当然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这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得充电,都得加强一些课外学习,如可通过与其他学科相互沟通、指导读书、讲座座谈等形式相互取长补短,这也符合新课程合作探究的要求。[5]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学生和课程资源这三方面的阻碍,不断进行方法创新和教学的改进,以求得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使高中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从而使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1]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J]. 王远践. 中外企业家2015年03期.
[2]基于核心素养考查的命题——对福建省各设区市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与展望[J]. 蔡德清. 福建教育 2015年37期.
[3]查漏补缺之三角函数[J]. 廖军. 数学教学通讯 2015年29期.
[4]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意义和途径[J]. 李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2期.
[5]一道中考“数学建模”试题的赏析和反思[J]. 张宇清,云鹏.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