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对小学语文这一教学科目来讲,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该科目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无论其教学方式发生何种变化,教学内容都是要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重点。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直观、全面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点,以便更好的遵循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完成小学语文在各阶段的教学工作和知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并将其一合理的方式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保证小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素养主要指代一个人本身的修养,即谈吐、言行举止、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能力、文化水平等相关因素。从实际上来讲,素养属于一个统一性相对较强的概念性范畴,它不仅包括了人们对于社会上所有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等,还包含了其对于自己所学知识和相关事物的接受与创造能力等。一个人素养的高低,将会对其思维状态的积极性,参与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在实际行动中自信心的高低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将小学教学与学生潜力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产生全面的影响,让学生的学识修养、文学素养、人格优势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同传统课堂教学中讲述的内容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对比,因为在以往语文课程教学中,小学教师对语文科目中纯知识的重视度较高,在教学期间知识在向学生详细的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学习和掌握程度、熟悉与运用情况等关注度偏低。而素质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时,对学生情感理解、世界观、文化熏陶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修正了自己的道德标准。以小学语文中“识字”教学为例,素质教学模式下,该项教学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认字教学,转变为通过讲解汉字发展史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让小学生可以将汉字同相关感情因素完美结合,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为核心素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动机。对当代小学生来讲,其是否对语文知识有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重点,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日常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求知欲的高低,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方案,让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以《太阳》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借助视频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视频播放完成后,向学生提出诸如“你们想说些什么”?“你们对于太阳有什么样的看法”等,以此来达到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延续,将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借助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某个同课文内容相同的教学情境中,利用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带来影响,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后续知识的学习等产生直接影响。作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科目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与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好坏,会影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小学语文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习惯的培养:一是认真的阅读每一篇文章,细心审题;二是主动学习、勤奋刻苦;三是用于表达、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整洁且规范的写字习惯;四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五是珍惜、爱护书本,学习用具;六是勤学、好问,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七是学会合作学习,勤于动手和动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还需要严格管理和要求,通过观察和分析小学生行为的方式,制定出最佳的习惯培养方案。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写字习惯时,应当从练习和作业阶段入手,要求学生写在本子上的字必须要保证清晰、整洁、有速度[1]。教师可以每周在班级内进行一次作业整洁和工整程度比拼,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他的作业本和练习本上贴一颗五角星或者是小红花做奖励。每月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全部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在本子上贴上一个大红花或者是大五角星,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参与良好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其语文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就自然而然会随之提升。
3.紧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看,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教学素材的完整性,以灵活机智的反应能力,在坚持“学生为本”这一根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获得语文知识的全过程中,感受到在探索和寻求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乐趣,以此来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外在兴趣逐渐转变为内在兴趣。在学习童话类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本中的各个角色,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基本熟悉后,到讲台上完成故事的演绎,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肢体演绎能力。例如,在讲解《寓言二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结合注释阅读全文,而后分组开始讨论。在完成组内讨论后,每组应当派一名代表将整个故事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最后互相评价,选出一个“故事大王”[2]。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和荣誉感等,更加认真的自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讨论氛围,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的顺利。
4.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对语文科目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该科目对实践性要求相对较强,要求当代语文的教学重点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小学语文来讲,实践活动的存在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中空间和时间和局限性,还使语文课堂知识得到了补充与延伸,进一步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面,使其文化底蕴更加的厚实[3]。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收集在自己理解范围内的名言警句、歇后语和成语典故。将其归类成册,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随时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在分析这些句式含义的过程中,理解汉字的价值,从而为后续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来讲,教师要想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人才,就必须要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出发,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技术水平的方式,指导小学生完成各个阶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遵循新课标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沿着语文科目的教学规律,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现,并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实现小学语文在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为小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1]廖玲.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快乐阅读, 2016(18).
[2]徐光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 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5):43-47.
[3]潘佳蓓. 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学效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8):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