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民族小学 安徽滁州 233200)
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头。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还要考虑教材整体编排目的意图,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研究教材重点、难点与关键,便于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教学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知道除法运算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现在再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有余数除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10枝铅笔、7个圆片、11个三角形等,根据要求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去探索余数是什么?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探索得出余数就是把总数平均分后剩下的,每一份再分一个不够了,这就是余数。当学生知道余数的来历后,接着我又让学生去观察,根据摆一摆、分一分列出的除法算式,看看每一道除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接着我问:“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回答的都很有道理。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已经知道余数的来历。这样教学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培养起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才能得到激发。
如:我在“教学十几减9”时,课前导入利用有趣故事,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去想“13-9”怎样算,先同桌讨论、交流,然后指名说算法,大多数同学都踊跃发言。这时我发现一个同学他平时不爱说话,成绩又不太好,只见他的手在不停地动,想抬起又不敢抬起的样子,脸憋得通红,我感觉到他也想出算法了。于是我走到他身边,用手摸着他的头说,你是不是也想出算法了,他使劲地点点头,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让他大胆站起来说。他说:“我从13里一个一个地减,一直减掉9个,剩下4和他们得数一样。”当他勇敢地站起来说出算法,我很是激动,立即让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他很高兴、很得意。但我又及时告诉他,你的这种算法有局限性,对数字小的可以这样算,以后学到数字大的这样算就不方便了。让这个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让他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让他知道这种算法有局限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学习。数学上有的知识是统一规定的,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轻易找到答案的,如长度单位:一厘米、一分米等。但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应在教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其特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课前让学生四人一组做了三个同样的圆柱,再做三个圆锥,其中圆锥1与圆柱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2与圆柱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3与圆柱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上课时我让学生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往三个圆柱里倒沙,看看分别有什么结果,学生操作以后小组汇报结果。通过试验他们达成了共识,只有圆锥3装满到了三次才把圆柱装满,因为圆锥3与圆柱底面积相等、高相等,所以学生得出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汇报时学生个个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试验结果说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本节课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识。学生觉得数学就在生活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
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课前在班里按座位排号,让学生把座位号写在纸上。学生们在猜测,其实我目的就是设疑,让学生产生兴趣,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四人一组开始计算,算自己的座位号能被哪些数整除,并告诉学生一定要找完,每人做完后四人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没找完的。等学生做完后,我问谁的座位号只能被两个数整除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再问谁的座位号能被三个或三个以上数整除的,也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学生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再一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我告诉学生,只能被两个数整除的数叫质数;被三个或三个以上数整除的数叫合数;看看你的座位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同学们都在讨论自己的座位号。这时一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座位号只能被“1”整除,那是什么数呢?全班同学眼睛齐刷刷地看着他充满疑问,我适时地告诉他们,“1”是个特殊的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新知,并掌握了新知。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协调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快乐,教学效果也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