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惠
(海伦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海伦 152300)
诗歌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正确的鉴赏诗歌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应用中,应该立足于诗歌本身,并且围绕诗歌的各个方面有一些详明并精准的分析,下面我将通过对诗人,作品分析,来论述如何鉴赏诗歌。[1]
时代的不同,朝代的更替,常常会影响诗人的作品内容,及其艺术风格,并且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在辛弃疾出生时,当时北宋的北方已沦为异人之手,他的祖父在金国做官,但却时刻希望着报仇雪恨,期待着“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辛弃疾也亲眼看见中原人民遭受的无比痛苦,这一切让他从小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之志向。可是成年之后的辛弃疾落魄潦倒,屡次求取,屡次失败。伟大志向始终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最终一腔愤懑化成千古诗词,造就了一代词坛大家。其词的特点是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浑厚,艺术风格多样。如《西江月·堂上谋臣帷幄》。[2]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以慷慨激昂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对战争胜利的渴求,群臣来贺的热烈场面,实乃经典之作。
诗词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的。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坎坷多变,先后经历了靖康之变,国破家亡的变故。在诗人的生命经历变化中,诗歌的情感内容也随时发生变化。李清照生的父亲母亲皆善长写文章,本人天资聪颖,又加上从小长在一个文化很浓的家庭中,生活在一个富裕的环境里,令少女时代的她生活愉快,舒适,诗词通常有吟风弄月,闺阁之词。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内容写宿醉醒后问外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描写了词人,酒酣酒醒,淡看世事的和谐生活,用清新明丽之语来描写写少女愁态。
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首描写词人日暮时分寻常生活片段。少女时期的词作大多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少女形象,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节调,饱满的感情来展现自己的情态。
到词人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婚后她的作品有不同于少女时代的显著的变化,特别是著名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塑造出了词人愁容满面的形象,浓厚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在靖康之变之后,北宋已经灭亡,随后南宋王朝确立,仍然遭到金兵的侵犯,南宋朝廷为了苟容取安,保求那一隅之地不断地向金政权纳币称臣,形势的遽变导致宋朝现实矛盾的日益激化,南宋统治者虽妥协让步,但宋朝百姓,包括一些有识之士坚决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像李清照这样的词人,有着这样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生活经历,自然地有着前后时期的不同,前期身处社会安定,生活舒适之境,悠闲自在的生活,吟风弄月的闲情逸致时刻伴随左右,而后期,身遭巨变,屈辱,破碎,苦难,自然而然地饱尝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苦痛。例如《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诗人南渡以后,在最开始的几年里,经常用看似寻常之语来抒发自己曲折多编的心绪,来表现自己无尽的乡愁。
又如《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赏梅佳作,寄寓了诗人不同的感爱,写出了词人个的心路历程:欢乐,幽怨,沧桑。
李清照的诗词正是其一生的写照,其人生分裂为前后期,其诗作分为前后期。前期的生活平稳顺当,所以前期的诗词大多表现的伤春惜别,缠绵悱恻,儿女情长。而后期,在国破家亡后,李清照很长时间一段处于颠沛流离之境,所以后期词作风格更加偏向于沉郁,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正是其人生的写照。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书写田园诗最为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从官场上退出,回归田园后,用自身的隐士视角来进行田园诗的创作。他的田园诗“主要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或厌倦鄙视污浊社会的思想感情”,“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归田后的快乐与喜悦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诗人爱这里的宁静,爱这里惬意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世俗。有的只是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大自然与诗人陶渊明成了最和谐的一体。在陶渊明的另一些诗歌里,也有的真切的描绘出了自己躬耕的体验,如他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类诗歌在陶渊明的诗作里并不多见,但却非常重要。
诗歌反映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更显示其思想变化过程。反之,更是我们读懂诗歌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总之,想要做到真正的了解其诗,必先了解其人,其时,其生。
[1]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