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体验研究下幼儿园主题式艺术整合活动类别的浅析

2018-02-23 22:35张思玉
关键词:通感课例京剧

张思玉

(武汉大学幼儿园 湖北武汉 43007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 。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 、综合地组织与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互补与沟通,而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动觉、语言觉相互依赖,共同构成我们的艺术能力,缺一不可。为此,幼儿园可以从主题要素出发,把握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从幼儿发展状况入手,运用通感策略进行艺术教育活动与研究,最终达到运用艺术教育启迪幼儿心灵的目的,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有效发挥各种艺术形式的价值。本文将以三大主题式艺术整合活动为基础,通过真实课例解析,深入探讨通感体验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重要作用。

一、主题式艺术整合活动的几大类型

1.情绪类

人的情绪有快乐、有悲伤、有愤怒、有难过,而在音乐和美术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情绪表现。比如在我们听一首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时往往会有愉悦和热情的情感体验,而在听一首音色低沉、节奏缓慢的音乐时往往有被从中来的感受。在欣赏一幅色彩明丽、暖色调为主的画作时给人一种阳光、温暖、愉悦的感受,而在欣赏一幅黑白色调、冷色调为主的画作时常常会让人联想到令人沮丧、难过的事情。音乐和美术本是艺术领域两个完全不同的门类,但是因为情绪的牵引,使得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相通的情感体验,也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相通的情感体验来帮助我们进行艺术欣赏类活动的教学。

课例一:《快乐与悲伤》(中班艺术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体验快乐与悲伤的两种情感

(2)初步感知有音乐和色彩与情感体验是相连相通的

(3)能用表情及身体动作,将快乐与悲伤的情感体验大胆的表现出来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这个活动主要是围绕着快乐与悲伤的两种不同情绪进行的艺,术欣赏活动,活动前老师首先通过日常的谈话交流让孩子充分了解了平时快乐与悲伤相关的事情,引出幼儿的情感体验;活动中老师首先播放了两段音乐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再一次调动出了幼儿的情绪,然后出示了与音乐感受相同的两幅作品请幼儿观察与感受,提出问题“看看图片中的小兔子心情怎样?看图片时的心情和刚刚听到哪一段音乐时的心情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得幼儿成功的将快乐与悲伤的情绪体验运用到了音乐欣赏及美术欣赏中,并将两者有效的进行了关联,再通过进一步观察两幅图片的不同色调归纳总结出了冷暖色调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课例二:《喜怒哀惧》(大班艺术欣赏)

活动目标:

(1)体验“随乐而动,随乐而画”的快乐

(2)感知音乐、绘画作品中“喜、怒、哀、俱”等情绪的共通感受

(3)能大胆表达对不同情绪音乐、绘画作品的感受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或者美术欣赏中我们大多时候是给出一副图片或者一个音乐作品给幼儿进行单独的欣赏与剖析,孩子在活动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作品作者的情感而非主动感受与体验,如果在活动中给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素材共幼儿选择与匹配,只要孩子说得出匹配原因及体验到的不同感受,那么这样的欣赏活动对于孩子就是主动而有意义的。孩子大班艺术欣赏活动相对于低年龄段而言应更具有挑战性,活动中老师通过四种完全不同的情绪线索作为支撑,融合了《杜鹃圆舞曲》、《英雄波兰舞曲》、《流浪者之歌》、《行星进行曲》四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梵高的《第一步》、《怒》、《加歇医生肖像》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四组图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欣赏与观察能力,发现艺术作品中的共通之处并尝试将美术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匹配。

课例三:《味道》(中班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和色彩中酸、甜、苦、辣的味道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与味道的相通感受

(3)能运用不同色系的色彩表现音乐的味道

生活中的不同味道的食物在品尝过后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吃到甜的食物容易让人心情愉悦,而吃到苦的食物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太美好的感受。活动中老师从调动孩子味觉感受入手,通过回忆味道说感受、出示四组不同色系但是同款的冰淇淋图片让孩子尝试根据图片不同颜色猜测冰淇淋的不同味道、完整欣赏四段不同风格音乐并尝试说出音乐中的不同味道、分组欣赏新的音乐并选择相应感觉颜色的笔给冰淇淋上色四个大的活动流程,环环相扣,从味觉体验入手,通过味觉与感知觉的融合、味觉与视觉的融合最后完成味觉到听觉的转换,充分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体验。在表现与创造方面,通过让孩子分组体验不一样的音乐从而对颜色做出判断,从孩子最后的表现上看,他们对于颜色和味道的感觉证明两者是有相通之处的,同时每个孩子对于味道的感觉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我们传统的艺术欣赏活动不同,运用不同的通感体验可以更加丰富孩子对不同艺术感受的表达。

2.文化类

提到文化我们会联想到许多民族风情及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其中生、旦、净、末、丑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表演特点、服饰装扮都各不相同,人物的表演形式与装扮又与人物性格特点密切相关,想要了解戏曲文化必须要从各角色不同的唱腔、装扮、动作表演特点入手综合的感知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化入手,寻找同一文化中的多种表现形式为主题式艺术活动服务。

课例一:《有趣的京剧》(大班)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京剧的独特,对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产生探索兴趣

(2)了解京剧中武生、花旦、净角的装扮、唱腔特点

(3)能与同伴相互装扮,并大胆模仿京剧角色动作

京剧包含了文学、歌唱、舞蹈、武术、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这节活动中教师选择了武生、花旦、净角三个主要的人物,并用唱腔、装扮、动作作为了主要的内容。在活动开始首先通过视觉欣赏现代京剧《说唱脸谱》导入活动,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部分主题活动时老师首先将问题抛出“今天带来了一些京剧的选段,有《贵妃醉酒》、《挑滑车》和《霸王别姬》,你们看他分别属于哪个行当?京剧里的唱和我们平时的歌唱是一样的吗?你听到的又是怎样的?京剧里的装扮又是怎样的呢?京剧里人物走路做动作的动作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带着有问题的任务卡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观察学习,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不同的京剧行当装扮、唱腔与动作的不同,更充分的了解了京剧文化与京剧艺术。最后通过动觉体验肢体模仿完成了京剧表演,孩子们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京剧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课例二:《印第安部落》(大班)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热情、奔放的风格,体验愉快的音乐氛围

(2)初步了解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3)能用色彩装饰脸部并用动作表现印第安人

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对印第安民族特点的回顾,听有印第安民族特点的音乐,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风格和旋律,从而将节奏听辨并拍打出来。通过看视频学习舞蹈动作,让孩子从中发现印第安舞蹈的特点并尝试模仿,再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印第安脸部、头部的装饰和衣着服饰特点,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看到、观察到的色彩、线条、装饰从而分析与理解印第安舞蹈狂野、热情奔放的风格。活动中通过视觉体验、听觉感知与动觉表演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与熟悉印第安部落的艺术文化。

3.具体形象类

这一类型主要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某种事物及与其相关联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在欣赏一副关于春天的艺术作品时,可以将收集到的关于春天浪漫的诗歌、关于春天给人带来温暖感受的音乐与作品欣赏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加形象与直观的帮助孩子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美好。每一个具体的形象事物都有与之相关的多种表现形式,在设计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整合相关的资源,为让孩子更充分的体验、感受与创造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课例1:《风》(小班艺术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强弱,乐意根据音乐变化随“风”而动

(2)运用通感理解音乐与故事中所表现的风

(3)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程度的风

活动以“风”为主线,让孩子们运用通感感受理解音乐、线条所表现的不同强度的风,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活动开始第一部分以叶圣陶的配乐诗《风》做律动的导入,直接引入主题。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风”(微风、大风、暴风、龙卷风、台风等);第二部分以配乐故事《袜子回来了》将整节活动定位在“微风、大风、暴风”三种不同程度的风上。然后给孩子们三种线条让孩子匹配不同的风,找到“风”与线条间相通的感受;第三部分旨在让孩子将三段不同感觉的风与三种不同程度的风进行匹配,并用合适的动作表现出来;第四部分赋予孩子角色感,手带红袜子,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风中飞舞的袜子。

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来感受的抽象事物,但是通过配乐诗的表现带孩子进入到了形象的世界中,线条的出示更是将原本抽象的形象变得具体了很多,孩子们通过对不同程度风的感受与不同线条带来的感受相结合完成了对具体自然事物的艺术想象与联想,活动通过视、听、感知觉的体验整合了音乐节奏中快、慢的节奏并与美术线条相结合,让孩子的艺术表现更具生动性。

课例2:《春天》(小班美术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色美

(2)知道春天鲜艳明快的色彩特点

(3)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春天里植物开花、发芽、生长的过程

活动开始由一首《春天在哪里》开场带领孩子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随后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春天的秘密。“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发现图片上的春天在哪里?”通过视觉导入的方法让孩子观察并找到色彩与春天之间的关联,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色彩的感受。随后教师带来了一段关于春天的音乐,提出问题“听了音乐联想到春天里的什么东西?”老师有机的将视觉体验与听觉想象进行了整合,孩子在前期通过视觉观察积累了丰富风经验,这个时候很容易根据抽象的音乐联想到更多的春天的事物,使孩子有话可说并且说的丰富生动。第三部分老师运用故事“小树发芽”启发孩子根据音乐的节奏表现小树发芽、小花开放、小草长出嫩叶的过程并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孩子通过前期听觉、视觉的联想再次运用动觉感官表现出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活动最后玩赏部分老师请孩子跟随音乐自由选择关于春天的颜色用滚珠颜料让春天的小露珠尽情舞蹈,孩子们将自己不同感官体验的过程又一次做出了验证与匹配,完成了艺术活动。

艺术具有通感,感受需要激发,通感需要启蒙。我们在平时的艺术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通感体验积极引导和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尽可能的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官,把艺术通感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去。

猜你喜欢
通感课例京剧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京剧表演开始了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课例
我的京剧之路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