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胜利小学 史生成
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要在课堂上教会他们所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交给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更多信息化领域的知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上网聊天或打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表现得十分冷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申请电子邮箱》教学时,教师可以打开邮箱让学生看一些朋友发来的生日祝福,学生顿时就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的电脑屏幕前,看着各式各样的生日蛋糕和祝福,学生们很好奇,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学生会问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生日祝福是通过电子邮箱来传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也去申请邮箱来表达对朋友和亲人的祝福。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置一些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问题,探求知识,以这种问题导向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能够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和辨别信息。在任务设置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经过努力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和任务完成后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将所学内容趣味化,将静态图形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查教材,要么上网搜索,要么寻求同学的帮助。在完成既定目标后,可以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领悟学习策略,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教学中,“听”“说”“看”“做”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比如,教师在进行《申请电子邮箱》的教学时,可以进行任务设置。“读一读”电子邮件的概述;“做一做”自主尝试,按要求输入网址,单击“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说一说”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写一写”电子邮箱地址;“学一学”电子邮箱地址各组成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的任务要求进行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等多感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到更有趣的知识,并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从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多方面进行效果评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让学生从自身层面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教师在进行《美化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1)你会用什么方法设置背景?(2)你认为背景设置有哪些要求?(3)哪种方法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4)完成背景设置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问题?(5)遇到问题时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设置这样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追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实现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紧随信息时代潮流,跟上信息时代步伐。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佑镁,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黄醒球.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4).
[3]孙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