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口市白龙小学 陈 茜
音乐是多元化的,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都直扣人心。而生活是艺术的起源,音乐课堂需要生活元素的滋养,只有把生活融入音乐教学,才能呈现出最自然和有趣的课堂。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歌唱是心灵的释放。如果说有什么是与我们课堂最为贴近的,那就是生活,因此,音乐课堂是生活的缩影、描绘与创作,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可以做梦、可以让心灵飞翔!
“闻鸡起舞;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泉水叮咚沁阳天。”这是大自然的乐曲。“马蹄声声歌飞扬;敲起鼓来打起锣;爆竹声声辞旧岁;牧笛声声唱黄昏。”这是生活的歌声。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饱含着音乐的喜怒哀乐,音乐课就是要用声音去传递情感,让生活更加形象立体起来。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生活的声音。
一直以来,生活就是一串风铃,只要我们轻轻地撩上一把,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音乐剧,在我们到过的地方,都会有美妙的旋律瞬间流淌。而洋溢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就是一首首歌,它们躲藏着,等待着我们的寻找,一年级教材中“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这一单元就是最好的启示。《大雨和小雨》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细致和热爱,我想让学生带着最大的好奇心走进音乐的殿堂,因为兴趣能带来热烈的学习,因此,我给出一个下雨的视频,让由小到大的雨滴似敲在学生的心上,当学生用所感受到的心情去歌唱时,我伺机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你们喜欢的呢?”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小狗汪汪、汽车滴滴、妈妈炒菜滋滋、海边浪花哗哗、小猪佩奇呼呼……五花八门的声音响了起来,趁着气氛热烈,在我的伴奏中,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一边歌唱一边表演,滑稽的动作,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看,是生活的气息在萦绕。小学音乐课堂有时就像个小厨房,需要在生活中寻找适合的食材,然后师生一起熬制出美味的佳肴。《手拉手,地球村》是一首用歌声描绘出来的国际主义情怀,我一度担心这样有情感深度的歌曲,难以让学生唱好,经过几度推敲决定: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地球有多美丽,我播放了一段世界自然风光的视频,让孩子们爱上这样的家园;再播放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营造各国人们相亲相爱的气氛;剪一段课堂时光,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旅游经历,学生无意间流露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成为学习的最佳伏笔。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油然而生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生活与音乐的血脉相连,在愉快的歌声中,节奏的切分、附点和休止符的领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领悟。
把兴趣铸成一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小学音乐课堂的锁,就可以推开那扇歌声世界的大门。而兴趣来自生活的乐趣,唱出来、拍出来、敲出来、吹出来,也许一声简单的呼唤就饱含着深情,也许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暗藏着玄机,也许一个简单的物品就能发出天籁之声,这就注定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切入课堂中,就可以开启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有时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游戏、有力的竞争和分明的奖罚,都是音乐学习的催化剂。《赶海的小姑娘》是轻快的,随着文字和音乐流淌,我们面前仿佛翻开了一本《一个小姑娘与大海》的故事书。为了突出重点,拧开生活与课堂的锁,我先板书标出和大海有关的事物:阳光、沙滩、海浪、海螺、小背篓等,创设一个情境,在歌声里,轻柔的海风,愉悦的心情,以及海水漫过小脚丫的清凉,在我的钢琴和歌声的跳跃中尽数流露。在认初识了歌曲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感受,我引导:“唱这首歌时要想象自己在海边玩。”慢慢地,学生把握好了歌唱的速度、力度、节奏和节拍,表情轻松自然,仿佛就在海边嬉戏。学到深处,课堂必然会有一个高潮,接着我说:“要如何才能把这首歌唱得更欢快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议了起来,答案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还有说吹哨子的,大家哄地笑了起来,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其实我们可以找一个小助手。”“谁呀?”“当然是我们面前的小桌子朋友啦!”准备就绪后,我们就玩起来用桌子打节拍的歌唱比赛,玩了几轮之后大家还意犹未尽!当我问道:“大家想不想也和这小姑娘一样在海边玩呢?”有的学生说:“当然想,在海边玩很开心,可以玩堆沙子,还可以在海边跟着浪花跑。”有的学生说:“我也想在海边抓螃蟹,还有画画。”又有个学生说:“我会穿上我漂亮的泳衣,在泳圈里浮水。”……说着说着,课堂似乎已飘到海边,我们好像闻到了海风咸咸的味道,潮水涨落的哗哗声就在耳边响起,这时,学生再一起唱这首歌,生活的钥匙正慢慢地打开学生的心扉,融进他们的歌声里。最后,我让学生尝试着讲一讲自己与海的小故事,找找他们所知道关于海的歌曲并哼出来,此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还是一种快乐和分享。
在成长的节奏里呼吸着,孩子们的心是纯粹的,他们热爱生活、充满幻想,我希望他们能在课堂恣意生长,用扇动内心的翅膀找到音乐学习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爱银河》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歌曲,我找到适合的动画静音播放,于是就有了在欢快神秘的背景下,学生仿佛就是那一颗的小星星在太空里穿梭,跳跃性的演唱是它的特点。在导唱两遍后,为了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我专设了“我是一颗小星星”的表演,让学生即兴发挥,边唱边跳,在音乐的流淌中学生挥洒着遨游太空的理想,在欢乐的课堂时光里完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学习,同时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中国航天梦的种子,慢慢地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感叹号。而《小小少年》则是一个来自童年的缩影,它是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在学这首歌之前,我精选了该影片讲述一个少年敢于克服困难从而收获幸福的电影片段。从故事里、歌声中,学生明白了成长的花朵是如何绽放的。慢慢地,我从学生的歌声里,听出了几分专属的味道。在之后的“成长的烦恼”活动环节,我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张小纸条,让他们把心里的小秘密匿名写下来,投到小纸箱里,课后的“我长大了”环节再解开,让生活的点滴渗透进来,让音乐学习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我认为音乐课不仅是声音的演绎,更应该是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洗礼。通过互动,让上音乐课成为了每个学生放飞梦想的小小天地,在歌声的共鸣中找到自我。最后,当课堂时机成熟时,我选几个孩子合唱这首歌,在略带着腼腆和稚气的歌声里,他们秀出了自己,把音乐学习放进了心里,放进未来的梦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与人契合的品质。
快乐的音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和热爱生活,这是对心灵的熏陶。歌声是治愈性良药,它能让学生释放天性,找到想要的。我想拉着学生的手,教会他们如何把音乐导入到身边的生活里,这让我想到到广场舞、想到骑着自行车哼着曲儿的学生、想到厦门六中的学生用身体击拍打出了《青花瓷》新的韵味和用杯子扣出了《稻香》的天籁之声。由此可见,音乐是可以自然、简单和随性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的。
歌曲《我们的田野》与小时候奔跑的田野有什么不同?没有!所以在歌唱时,学生很快地就如置身于金黄麦浪的海洋,浓重的乡土气息迎面而来,像雀跃的小鸟,在课堂里飞呀飞!当我在这样的画面中与学生一起歌唱,休止半拍的学习在我特地放慢的手势和详细的讲解中渐渐突显出来,我及时板书,学生更易理解。然后再复开始这段练习之旅,除了几个学生不太跟得上,大体还是整齐了,只是差了点情绪和表情,于是我安排了一道特殊的课后作业:尝试着在野外大声地唱这首歌!因为隐匿在歌曲里的延音线和圆滑线,需要我和学生的默契配合,在生活做一个小体验,方能找到它们,来完善我们的学习。《快乐的泼水节》是一个有趣的风俗,我先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资料,我发现几十双眼睛在盯着屏幕泛着兴趣的光芒。在跟唱了几遍后,我让学生在一段傣族的舞蹈背景下边唱边跳,大家的热情像是着了火的干稻草,燃了起来。接着的环节,我用多媒体展现几个MV(音乐短片),让学生猜猜,哪一段是傣族歌曲,答对的就有权让另一个孩子模仿一个动作。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促进了课堂情感,找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定位,这是学习的延长线,是学以致用的筹码,它拉响了民族音乐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手雷。
到了六年级,音乐素养和精神境界更深入地相辅相成了。在学习《我的中国心》时,我以爱国的影视为情景,首先酝酿我爱大好山河的课堂情怀,让学生产生未发声心已神往的情绪,为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随着张明敏深情的演唱,情绪深深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内心,我和学生拍着手跟着唱了起来,我在学生跟唱时,及时地在黑板上写下他们学习的不足,如节奏、气息、情感、表情以及发声轻重和连贯性等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能喊唱,对个别学生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处的破音给予纠正,并示范自然的唱法。随着歌声的高低起伏,共鸣的情绪在课堂中蔓延,为了培养学生把爱国情感细化成生活的品质,我开设了一个“我该如何爱你,祖国!”的表白环节,学生非常踊跃:“不踩草地”“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每天带好红领巾,好好学习”“长大了去爬长城当一回好汉”“长大了保卫祖国,不让别人欺负我们”……学生质朴直白的话语,让我也微微动容:我爱祖国的方式,就是上好音乐课,带好这帮孩子!
若问生活带给了我们什么,也许没有固定的答案,但若说生活带给音乐课堂什么,那便是春暖花开般的丰富和温暖。那么音乐呢?它给予了生活迎着阳光的珍惜和热爱,孩子们如此,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