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

2018-02-23 11:58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流域学科核心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到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核心素养,自此,“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也纷纷出炉了。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就讲到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建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1]这些都对地理教师或即将成为地理教师的师范生提出了全新、更高的要求,那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就引起了我们的广泛思考和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①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素养,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②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④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流域的综合开发”

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一节内容虽然只有三个部分,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展现了出来。

1.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图文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在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和“图3.13田纳西河流域示意”。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获取大量信息。比如,通过流域位置图,我们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结合已有知识进一步得知此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和旁边配有的文字,可以得出该流域的地形、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能资源等信息。通过图文结合对流域自然因素的分析,获取大量地理信息,最终得出“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这一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果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合理引导,让学生通过已有图文信息分析相关自然因素并得出结论,就能有效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2]

2.借助图片和地图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同样是“图3.13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和“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我们搜集出流域内的地形、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能资源等信息,联想到美国农业分布图,这里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而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严重退化,最终导致老棉花带衰落。除此之外,流域内的早期开发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都迫使美国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寻找新的出路。直到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从“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这六个方面进行合理开发。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从区域的视角认识田纳西河流域,搜集整理分析该区域的重要自然因素信息,让学生简单分析该流域内早期开发及产生的后果,并提出几点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这些都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利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野外考察可以让学生获取大量直观、感性的认识,将新学习到的知识纳入已有图式中,通过思维加工处理,最终转换成理性知识。在学习必修三区域地理的时候,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常到野外考察或观察身边与所学内容类似的地理环境,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对地理学习大有益处。因此,在学习这节“流域的综合开发”时,虽然因为受距离、时间、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上课期间进行实地考察,但可以通过联系国内类似流域综合开发的案例进行学习。比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再如,闻名中外的三峡大坝的建设,等等,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实地观察,运用知识迁移理论,会发现本节所学到的重点知识,即流域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这六点中的部分甚至全部都可以用到其他任何流域的综合开发的答题中。[3]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各自的兴趣、特色,了解他们对学习地理的态度、参加地理活动的积极性及参与动机。

第二,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的参与动机,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活动地点。

第三,准备好野外时间活动所需的地图资料、地质地貌资料、地质罗盘等与活动相关的资料和工具。

第四,制订包括活动目的、内容、任务、方式方法、活动重点、注意事项等计划,并进行必要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第五,必要时,教师还要对观察路线和观察点进行预查,对工厂、农场等考察项目、考察点、考察线路等进行预先考察。

4.在具体区域分析过程中习得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4]在本节内容中,就体现了从“先发展再治理”到“人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转变。田纳西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由于早期人口少,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地矛盾,但到了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大,于是,人们开始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的开发,最终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人地矛盾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美国要在田纳西河流域找寻新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立足于已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美国专门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时,可以利用纲要信号法将早期田纳西河的开发与产生的后果和现在流域的综合开发作对比,突出“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习得这一核心素养。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程本身具有补充作用,有利于完成课程目标。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向代文曾对南京部分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意识层面都能意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不清等原因,在实践上,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首先自身具备地理核心素养,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三,对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近几年,“地理核心素养”已是界内热门话题,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地理核心素养将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不管是对地理课程本身,还是对高中地理教师、学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教授给学生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6]

猜你喜欢
流域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压油沟小流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