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贡 颖
提起混龄教育,带班老师在实际组织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行为、幼儿行为、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兴趣,挖掘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予适度的调整。话题中,王老师非常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给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是应该延续的。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在区域游戏后的小结环节,将刚才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怎样玩积木才不会碰倒别人的作品。大家共同制定、调整游戏环境和游戏行为。
首先,教师应表现出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情绪理解。大班幼儿因作品被他人碰倒而产生的不满,小班幼儿无心犯错后的担心和恐惧,都是可以理解和接纳的。并且老师愿意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碰倒积木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积木区的空间比较小,可以做扩大游戏空间的调整;若是班级面积比较小,也可以提供多种层次的建构材料,如适合在桌面建构的小积木等。
再次,教师应注重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游戏需求,提供多种层次的游戏材料,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有的可玩,都能体会游戏的快乐。
第三,教师应鼓励但不强求哥哥姐姐做弟弟妹妹的“小老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开展游戏,适度激发哥哥姐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也鼓励弟弟妹妹向哥哥姐姐学习更高的游戏技能和更多的游戏创意。
第四,平日里,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班级整体意识,让孩子知道,不管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一家人,是一个班集体,所有的区域材料都是大家的,不是某个年龄段幼儿独享的。
还有,通过幼儿的语言,反思教师的日常言行是否有不严谨的地方,是否经常按照年龄划分幼儿的游戏范围,造成了幼儿的误解。如果有,一定要马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