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飞
【教学内容】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课
【教学片段】
(屏幕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鸟儿有个细微的动作,在这两句话中反复出现,你发现了吗?
生:两句话都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请在书上把这两个“看”字圈起来。读一读最后四个自然段,你觉得鸟儿这两次“看”一样吗?
生:不一样。虽然都是看灯火,但第一次是鸟儿刚看到灯火时,“睁大眼睛”看,确认它是不是自己的树朋友;第二次“看”是在它唱完歌准备离开时“又”看一眼自己的朋友,说明它很舍不得。
生:我也觉得两次“看”不一样。第一次鸟儿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看完就飞走了,它觉得已经兑现了承诺,所以就飞走了。
师:是啊,虽然都是“看”,它们背后的含义却不同。这儿有一幅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猜猜它画的是鸟儿的哪一次“看”。(出示插图)
生:我觉得是第一次。因为插图里的鸟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很惊讶的样子。
师:你观察到了它的眼睛,还注意到了它的眼神。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它画的是鸟儿的第二次“看”。你看,鸟儿一动也不动,眼睛里好像含着泪水,因为它唱完歌就要离开了,这是它和树最后一次相见,它非常恋恋不舍。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一幅插图,让你们读出了不同的内容;一幅插图,把鸟儿复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鸟儿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却发现它早已变成了煤油灯里的一星灯火。看着这一星灯火,鸟儿会想些什么呢?
生:鸟儿会想起去年那段天天给树唱歌的美好时光。
生:鸟儿想起了去年和树分别时自己曾许下的承诺——“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师:鸟儿心里一定有好多话想对它的好朋友说,你能说出它此时的心声吗?
生:树啊,我亲爱的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
生:树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吗?
生:树朋友,我回来给你唱歌了,你开心吗?
师:接着,鸟儿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一次“看”,鸟儿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树朋友,我唱的歌儿你听见了吗?你喜欢吗?
生:我答应树的事做到了,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生:朋友,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唱歌了,这也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再见了,我的朋友!
师:一声声,一句句,道出了鸟儿的心声,让我们感受到鸟儿对树的浓浓真情与不舍……
【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老课文,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出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而在新版教材中被提前到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全文语言简洁凝练,并没有对鸟儿的心理活动进行刻画描写,但字里行间却饱含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课后练习第二题出示了鸟儿两次看灯火的句子,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鸟儿在想些什么”。这是教材编者对本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一种具体落实。与人教版教材只用泡泡语呈现“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这样一个单一的问题相比,这道题的设计指向性更加明确,训练点更加清晰。
两次动作虽然都是“看”,但鸟儿的内心活动却不一样。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是抛出一个诸如“两次‘看’,鸟儿分别在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而是根据学情,精心铺设了三块“搭石”,帮助学生“过河”。
第一块搭石:聚焦“看”,提供想象依据。
想象说话应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文中的两次“看”是理解课文内容,走进鸟儿内心世界的关键。两次“看”虽然都是鸟儿看灯火,但发生的时间、情境以及鸟儿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根据这一阅读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睁大眼睛”“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又”“飞走了”等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在自读自悟、交流看法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看”似相同,其实不然,为体会鸟儿不同的内心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合理想象提供了依据。
第二块搭石:观察插图,创设想象情境。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其中一幅描绘的是鸟儿若有所思地盯着灯火,安静而略带忧伤。这幅图内涵丰富,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教师表面上是请学生判断插图画的是第几次“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可多元解读),实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从鸟儿的表情、动作中感受它对大树留恋、不舍的复杂心情。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走进故事情境,进入角色,真切感受鸟儿的心情,并娓娓道来。
第三块搭石:渲染情绪,助推想象表达。
有了前两块“搭石”做铺垫,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对鸟儿此刻的心情也感同身受。教师趁势添了把“柴”,承接着学生的回答进行了一番情绪渲染,来助推学生表达想象——“鸟儿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却发现它早已变成了煤油灯里的一星灯火。看着这一星灯火,鸟儿会想些什么?”学生便如“竹筒倒豆子”般畅所欲言,不仅说出了鸟儿当时可能在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和彼此的约定,还道出了鸟儿的心声,可谓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想象说话”是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达的重要方式。童话本身就是充满想象的,而教师将童话中的“留白”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切入点,激发兴趣,铺设“搭石”,展开过程,细化指导,便可实现想象的合理化,避免脱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清晰、完整,甚至带上感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