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炼好内功

2018-02-23 09:38耿建萍
新闻采编 2018年3期
关键词:范长江差错率新闻奖

一年一度的山西新闻奖评选工作结束了。本届参评的新闻单位69家,参评作品763件。一等奖作品79件,二等奖作品101件,三等奖作品121件。另有7件作品获特别奖。

众誉之下,不得不说的是另一组数字:报纸消息组参评作品100件,差错率为46%;报纸通讯组参评作品196件,差错率为82.6%;综合论文组参评作品47件,差错率为72.3%;广播节目组参评作品154件,差错率为47.4%;电视节目组参评作品191件,差错率32.9%。其中,超过5处以上差错的作品有24件,最多一件作品差错超过10处以上……

大多差错的后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态度松懈”“把关不严”“功底不扎实”“作风浮躁”等问题,从根源上说是对新闻职业缺失必要的敬畏心。

在这里,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好编辑。

有这样一句话: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对于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全球共享的互联网时代,都应成为工作的座右铭,成为坚守的初心。

翻开范长江、邓拓、穆青的新闻作品,他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易碎”,而是弥久愈新,经典永存。究其原因,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文字,乃至标点符号都是经过不断打磨而成的。范长江说:“记者一定要多做各种各样的札记、读书、访问,观察和思考都要围绕着一两个大问题和无数小问题不断积累。记录下的 材料要准确,引录原文要一字不差,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

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常常对身边的记者和编辑说,要敬惜文字,他说:“新闻要有文化含量,记者要有人文情怀。要想当个好记者,文化底蕴非常重要。一个人文笔的高低赖于文化的深浅厚薄,文字是新闻从业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文字基础,绝对当不成好记者。”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山西日报记者张临山在讲述《别了,白家庄矿》获奖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细节,“发稿当晚,我跟着上夜班,逐字逐句,对每一个标点都进行了几次审定修改。稿件上版后,我又请资深校对叶建平老师帮助检查,排除差错。稿件最终尘埃落定,下班时已是凌晨3时。”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不是记者几十次精雕细琢一字一句地打磨,很可能因为一个错别字甚至一个不规范的标点符号而与大奖失之交臂。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唯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成为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方能向受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范长江差错率新闻奖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范长江与张季鸾:何以从道义之交到分道扬镳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