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8-02-23 08:4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湘潭市湘潭乡土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乡土”的范围一般是县级行政区,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对本市或者本省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惯进行讲解。因此,乡土地理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能被人熟知的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1]乡土地理能够训练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并提供更直观的地理学习渠道,是提升国民素质卓有成效的方式。[2]新课标规定乡土地理是必修内容,各地方要编写本地乡土地理教材,突出其独特功能。虽然新课标强调乡土地理的重要地位,但在各地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副科思想影响,乡土地理课程经常被所谓主科挤占;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乡土地理课开设在八年级下学期,加之课时较少,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更难。为此,本研究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对多所学校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以湖南省湘潭市5所学校七年级和八年级的30名地理教师及1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收回2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0%;发放学生问卷110份,收回10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4%。着重了解师生对乡土地理教学的看法,探明湘潭市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二、湘潭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1.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单一,教学课时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已按照国家要求开设了乡土地理类课程,但是普遍存在乡土地理教材内容单一,课时不足等问题。从开设乡土地理教学各学校使用的乡土地理教材看,均为湖南省教科院统一编制的《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含地图册),该教材主要是关于湖南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常识,而有关湘潭地理知识的内容并不多。目前,湘潭市还未开发具有湘潭特色的乡土类教材。据统计,85%的教师认为教材是制约乡土地理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乡土地理教材是教师传授地理知识的教学用具,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用具。湘潭市各地区的乡土地理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从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开发具有湘潭特色的乡土地理教材,有利于培养当地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各学校乡土地理教学的课时来看,74%的学校课时不足1节,课时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八年级面临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把乡土地理课改作考前复习课,虽然开设了乡土地理课程,但是没有真正落实,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息息相关。[3]

2.教师教研不够深入,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主要是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一般是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分析,而且大部分有经验的中学地理教师主要是从事教学,对教材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的科研能力。从调查情况看,约有67%的教师对湘潭市的乡土地理知识并不是十分熟悉,也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实地调研,这说明教师对乡土地理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感知阶段,而很少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且将乡土地理资源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意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也很少运用乡土地理素材,学生也无法从教师的讲学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足够的乡土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土地理教学的深入开展。此外,很多教师对《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乡土地理教材钻研不够,很难将乡土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湖南省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还停留在原有阶段,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学习乡土地理有何意义。同时,有些教师普遍反映乡土地理教学难在教材,他们认为在考试中乡土地理知识所占的分数很少,这恰恰与我们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相违背,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乡土地理教材研究不够,利用课程资源不充分。

3.乡土地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对本地自然资源开展考察、研究,但从目前乡土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乡土地理教学都拘泥于课堂教学,而较少走出课堂开展田野调查活动。因此,教师对乡土地理教学通常仅限于教材规定的范围,学生所获得的乡土地理知识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乡土地理知识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就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据相关统计发现,很多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考试中所占分数较少,教师通常会忽视乡土地理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乡土地理远离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对其他地方或者他们不熟悉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不感兴趣,也无法及时获取其他地方的有关知识背景。因此,多数学生对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三、加强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策略

1.开设并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首先,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是对湖南地理的总体介绍,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一定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乡土地理教材的内容,将课堂地理知识与乡土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疆域、人口、民族以及中国的自然环境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第1~6课,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在学完教材的每节课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对应的湖南地区的相关地理特征,使课堂教学案例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乡土地理真正进入地理课堂。同时,乡土地理教材编制的思路、方法对编制本市的教材也很有帮助。在编制湘潭市乡土地理知识体系时,可以充分借鉴《湖南地方文化常识》的编写思路与方法,让乡土地理教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其次,编制湘潭乡土地理教材,完善资源库。在编制湘潭乡土地理教材时,需针对乡土地理材料不足或不系统的问题,进行专项考察、研究,统计收集相关的案例与地理知识进行分类,统计结束后,请相关专家对湘潭乡土地理教材数据及其适用性进行评估。同时,号召教师在教学、教研、生活中收集相关的乡土地理案例,最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系统素材库,为更新教材案例以及教学应用做准备。

2.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首先,将乡土地理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即把乡土地理素材渗透到导入新课、解释问题、与教材案例对比或替换教材案例等环节中。比如,在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中,要讲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问题。[4]在讲授耕地减少问题时,教师就可列举湘潭市九华工业园的建设用地情况,向学生展示10年前和现在九华地区的卫星图片,让学生思考该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什么特点。关于土地质量下降问题,则可以利用竹埠港的土地发展变化作为教学案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讲交通运输时可以把湘潭数百年的繁荣与如今的衰落进行对比,指出传统水路、陆路运输造就了“木帆船时代”湘潭的辉煌,铁路的兴起、水运的衰落与湘潭的兴衰密不可分。[5]以此例引发学生对交通方式变革的思考,以渗透的形式,把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使之更直观地理解乡土地理知识,熏陶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6]这种方式能充分挖掘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又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心理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融合。

其次,将乡土地理素材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将乡土地理素材与课堂内容融合为一体,让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中国的农业”一课中,就可以设计以湘潭的农业为情景进行讲授。在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同学们吃的早餐,如喝的粥是用湘潭县的水稻做的,辣椒是来自姜畲镇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增强其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在介绍农业各部门时,可以湘江的捕捞方式引出渔业的定义。对教材“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材料进行讲解时,可以列举湘潭县花石镇的农家乐观光旅游、河口镇的湘莲加工等实例,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由此,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再次,以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拓展练习。由于平时的练习题大多是全国通用的,缺乏联系本地地理知识的题目。考虑到初中八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每年有一道10分的乡土地理大题,在此情况下,教师要适度以乡土素材为材料设计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比如,在讲授中国的河流时,就可以湖南的湘江做对比学习。如展示湖南省地图,让学生填出湘江、洞庭湖或沿岸城市;请你谈谈治理湘江水污染的措施;简述长株潭地区水灾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湘江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这种拓展练习的方式类似于“中考猜题”,对于地理教学与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另外,将乡土地理与考试融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乡土问题的习惯,增强其学习乡土知识的积极性。

3.开展关于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首先,根据教材组织实践活动。该策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就可以安排学生测量当地旗杆影长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等。类似的还有:让学生画校园或某地区的地图;学习天气时让学生参观地理园或气象站,学测气温、降水量、风力;学习聚落时组织学生参观窑湾民居,思考地理环境与民居的关系;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教材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并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该策略主要是在校内开展,涉及的安全事件较少,难度较小,因此可行性较高。

其次,开展野外专题考察。野外考察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养成重实践、重思考的能力。[7]例如,在学习了“中国在世界中”的一节后,就可以组织参观规划馆、博物馆,了解湘潭的历史变迁、未来规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学习了交通一节后,可以到湘潭站、湘潭北站,实地感受交通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了长江三角洲一节关于旅游的知识后,可以到韶山感受湘潭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在学习了中国的水资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湘乡的韶山灌渠考察,了解湘潭人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类似的还有对湘潭地形、河流、九华工业园的考察等。上述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调查。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先对考察的地区进行评估,以乡土地理为标准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数据。

再次,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主要有征文、海报、摄影作品展、环境地图绘制等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家乡地理的情况,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在活动中,学生除了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还实现了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8]此类活动在初中开展较多,是备受教师、学生、家长欢迎的乡土地理活动,同时,开展乡土地理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了解乡土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湘潭市湘潭乡土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湘潭:天生C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做大自然的“翻译官”
——浅谈写生的意义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十年“磨”一剑——记湖南省“百优工匠”、湘潭市“莲城工匠”周钟二三事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