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东区华育高新区学校 辽宁鞍山 114000)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1]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2]
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畅通。老师常常以参与者的角色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在小组学习之前,老师要阐述清楚问题的情境,开启小组活动;在小组学习中,老师要深入小组内,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者在每个组之间进行巡视,要仔细认真的观察,对那些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要及时的表扬,这样才能提高小组的交流能力;在小组学习完成之后,老师要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要对这些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很明确,能独立的、自觉的相互交流。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参与面,使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组学习使孩子们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体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引导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尤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小组间讨论、竞争、合作,从而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发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让孩子们在互补促进中提高。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做到了全体参与。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可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说话机会呢?当然,全靠老师提问那是不现实的,因为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回答到问题,这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可以在小组内自由的表达自己想法,这样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当然,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对提高课堂效率都很重要,这里就不再一一陈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学有所获。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总之: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因而我们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构建数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3]
[1]张月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7).
[2]岳永芳.浅谈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6(06).
[3]孙田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