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站经济运行分析

2018-02-22 04:24沈伟庆
经营者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太阳能新能源

沈伟庆

摘 要 能源是如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不可再生能源总会有短缺殆尽和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积极开发新能源成为我国的首要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现有新能源企业的研究和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展开分析,探索新能源发展动向。

关键词 新能源 太阳能 党的十九大

一、引言

世界的未来发展是与现今世界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關联的,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存在一定的资源和人口、科技发展以及环境破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使用,但是随着其储量不断减少,开发新型能源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优先使用成为世界上各国能源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尤其是将可再生能源进行提纯,使其可以应对更多的能源消耗,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减少,可再生能源等更多新型能源的应用将得到迅速的发展。

2016年开始,我国从经济和资源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为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降低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并且随着我国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机的使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能源消耗量换算成非可再生资源每年约44亿吨的标准煤,而每年非化石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占其中的13.3%,较之前发展提高了1.3%。本文根据我国新能源开发工作的需求,分析我国太阳能、风能、水电能源等新能源的开发现状。

二、党的十九大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能源发表重要讲话,报告中有关“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论述高瞻远瞩,激励人心。这一重要讲话反映了新能源发展必将从此迈向新时期。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发展了第一批太阳能光热行业的示范项目企业,相关企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得以快速发展,并且随着“十三五”期间实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宏伟蓝图,新能源行业将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党的十九大制定的未来企业发展方针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经济现状

(一)水电资源经济现状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水电装机产生的电量达到近3亿千瓦,由于水电资源是可再生和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且运行成本较低,对于我国电力调峰工作较为有利,并且对于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提高。2013年,水电装机产生的电量较2012年增长了约12%,占2013年水电装机产能比重1/5以上。同年,全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近3600万千瓦,较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且占新增发电装机占比接近60%,比2012年同期提高接近20个百分点。

在我国水电装机的规划布局工作中,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装机规模接近10000万千瓦,是我国水电装机规模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程度接近25%,水能资源丰富的四川和云南等地的水电装机容量相加已经接近3500万千瓦,当地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平均为1/5。我国中部地区的水电装机规模已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总量接近1/3,且中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接近70%。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电装机规模为2500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5%。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可知,我国预计2020年前达到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预计水电装机接近2.5亿千瓦,煤电装机接近6亿千瓦,核电装机接近4000万千瓦,气电装机接近6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接近4000万千瓦。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水电新开工规模达到了2000万千瓦,我国水电装机5年内达到了1亿千瓦,预计2020年全国的水电装机可以达3.5亿千瓦,做到对我国能源供应结构的突破性改善。我国现阶段的水电开发利用率较改革开放前的水电利用率已经提高了整整15个百分点。我国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的三峡水电机组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并且由我国工厂进行设备的制作,从三线水电机组的制作程度而言,我国的水电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以及设备的制造工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太阳能资源经济现状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国对于太阳能资源的使用前景十分广阔。现阶段,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居世界首位,且拥有十分成熟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即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发热系统。根据我国能源局统计的数据结果,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太阳能装机发电量已经达到60万千瓦,比2009年增加了一倍。且太阳能热水器面积接近2亿平方米,较2009年增长了近1/4。

根据我国“十三五”的发展规划目标,预计2020年底,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应达到1亿千瓦以上,即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应达到1亿千瓦以上,并在“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保持每年稳定递增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应达到500万千瓦以上。而我国的太阳能集热板面积也应达到8亿平方米以上。目标中截至2020年,我国太阳能的年利用量应达到与1.4亿吨标准煤产生的能源相等。以此促进太阳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应用,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四、全国各地区各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报告分析

(一)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30MW光伏电站

江苏东台光伏电站的目标是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以此产生可再生能源电力,之后将生产的电量经由相关协议售卖给国家电网。该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预计在工程完成后,其中装机的容量达到30MW,并预计在25年内达到每小时3516.755万kW的发电量。这种方式产生的电量与传统燃煤火电站进行比较,按标准煤煤耗发电进行统计,此发电站每年可为我国节省约11863吨标准煤。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约为200吨,氮氧化气体排放量减少约100吨。

同时,根据我国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中相关数据计算,华东电网计算的排放因子约取0.85(tCO2e/MWh),由计算可知,此发电站的建设可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量约为3万吨。

(二)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20MW光伏电站项目

此光伏电站的目标是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以此产生可再生能源电力,之后将生产的电量经由相关协议售卖给国家电网。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建成后预计装机容量达到20MW,应预计25年平均发电量为每小时2345万kW。这种方式产生的电量与传统燃煤火电站进行比较,按标准煤煤耗发电进行统计,此发电站每年可为我国节省约7908.5吨标准煤。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约为132吨,氮氧化气体排放量减少约61吨。

同时,根据我国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低碳技术化石燃料并网发电项目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中相关数据计算,华东电网计算的排放因子约取0.85(tCO2e/MWh),由计算可知,此发电站的建设可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量约为2万吨。

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项目50MW(30MW+20MW)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辽阔。因此,当地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建设,提高相应的社会效益。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国家电网中的占比,还可以有效减少当地电力供需出现的供求问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德令哈太阳能光热产业园区

該园区的占地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预设装机容量为50MW。此工程建设于2011年,并于2013年7月将一期10MW规格的水工质系统建成后投入使用,并于2016年8月20日将10MW规格的熔盐储热系统进行相关改造投入使用。此电站是我国的第一座可以做到带熔盐储热功能的商业化运营电站。该电站在设计时,预估年发电量在1.3亿千瓦时以上,大约可以作为当地8万余户家庭的能源供给,经过计算,预计每年可以节约4.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12万吨以上的排放。

由于德令哈是建在戈壁上的绿洲城市,在城市周围,土地大多为荒漠化性质,造成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为保障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共同进行,该发电站应从生态建设角度进行设计,且发电站的新能源发电工作要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线规划。

(四)藏北高原太阳能发展项目

我国的藏北高原土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省级自治区中土地面积较大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每年1月份高原平均气温为-18℃~20℃之间,7月份高原的平均气温通常低于10℃。当地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所以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不过由于当地海拔较高,所以日照时间较长,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太阳能储备。

我国的藏北高原每年日照时间均大于3200小时,且每年太阳辐射强度达到2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而现阶段太阳辐射的利用方法为将太阳能经由设备转换为电能和氢能。在我国藏北高原上,每年每平方公里面积接收的太阳能能源与3万吨石油产生的能源相同;我国若能将藏北高原上接收的太阳能利用1/6,也就是藏北高原10万平方公里面积接收的太阳能,平均每年便节省30亿吨石油,这个数值已经略高于我国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即28亿吨石油。藏北高原太阳能储备的丰富使之成为国家开发新能源项目的主要目标。

五、新能源太阳能发展趋势和前景

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取之不竭在全球范围受到追捧,被认为是21世纪新能源之首,发展前景极为广阔。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得世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太阳能利用领域和规模,太阳能在人类的未来能源结构中必将占据主导地位。太阳能在未来必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的主导地位,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经有效论证,科学家推测:2015年到2020年为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受国内外发展的推动,经示范和产业推动,中国的太阳热发电项目将以每年500MW~800MW的速度增长,其电力市场为所在区域。

2020年到2030年为规模化发展阶段,随着超高压电力输送走廊的建设,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将建设较大规模的太阳能集热电站,并向距离较远的负荷中心输送电力,太阳能热发电会以平均每年1GW~2GW的速度发展。

2030年到2050年太阳能热发电将以其可调峰、可储能等优势成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体系中的重要成员,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在2030年的规模基础上,以年平均15%或更高的速度增长。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匮乏,开发新能源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首个重大目标。太阳能的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成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党的十九大的强调与各地区太阳能源工程发展趋势分析,太阳能将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占领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党的十九大文献与科学理论分析,得出新能源发展趋势将有巨大潜力,新能源将成为世界发展前景的首要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为上海上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曹新.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十九大时光: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起点[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

[3] 李传统,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21世纪能源与动力

[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4] 张雷.能源生态系统:西部地区战略开发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5] 中国能源情报网.中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M].能源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太阳能新能源
太阳能维修等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便携太阳能充电宝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