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2018-02-22 01:45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薛定谔钱三强原子弹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1915.10.6-2007.2.28

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

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学术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淡泊名利、奖掖后进,是中国科技界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他曾在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玻恩、著名科学家埃尔温·薛定谔、量子化学的创始人之一W·海特勒身边学习和工作过,但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1947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国内众多知名大学的教授,并与钱三强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发展原子能事业,培养科研人才。

1948年,在薛定谔和海特勒的推荐下,彭桓武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年仅33岁。

1950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他担任副所长,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拓荒者,同时,他还在清华和北大任教。为摸清核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状况和趋势,彭桓武、朱洪元、金星南组织年轻人进行了艰苦的调研,逐步开展起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理论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核理论的空白,并培养出黄祖洽、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年轻一代科学家。

在钱三强的支持下,彭桓武不但高度重视理论队伍的建设,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起一支精干的能打硬仗的理论队伍,而且十分关注实验物理方面人员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他辛勤躬身于学术领导和组织指挥工作,同时为钱三强出谋划策,被同志们尊称为钱三强的“参谋长”。

1961年4月,彭桓武和王淦昌、郭永怀被调去核武器研究所顶替早期撤走的苏联专家的工作。他们三人与前期到这里开展工作的朱光亚被中央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

为了研制原子弹,彭桓武和许多人一样,隐姓埋名。他以强有力的理论手段,首先完成了原子弹反应过程的初步估算,提出了决定各反应过程特征的主要物理量,為掌握原子弹反应的基本规律与物理图像起到重要作用。他又亲自领导,精心组织,反复论证,1962年9月,原子弹理论方案终于诞生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彭桓武眼底酸涩,感概万千。

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彭桓武,当年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还要选择回国时,彭桓武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猜你喜欢
薛定谔钱三强原子弹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的遗憾
薛定谔方程
读《生命是什么》:从薛定谔的猫到薛定谔的一切生命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问:薛定谔之猫是死了还是仍然活着?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