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妙双+吕周颖+郑圣阳+陈伊苒+金樱子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自拍的研究日益增多、日益深入,自拍能够吸引注意力,并为自拍者提供了情绪宣泄和自我表露的渠道。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着重研究自拍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在各个高校随机抽取了有自拍行为的大学生作为被试,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从大学生不同的自拍习惯可以看出其人格特质。
关键词:自拍照 大五人格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60-02
2013年11月19日,《牛津词典》宣布“selfie(自拍)”成为牛津2013年度热词,以表彰这一凭借智能手机自拍以及社交媒体分享而风靡世界的词汇。牛津词典对“自拍”的解释是,“一个人给自己拍的照片,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像头拍摄,上传到社交媒体网站的照片。”(Selfies refer to self-portraits taken by oneself using a digital camera or a smartphone)国内外对自拍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包括自拍的传播心理(柳燕,2007),对其证件照上提示的线索进行分析——外倾性和微笑有关,探讨了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近期,有学者发现上传到社交网站上的自拍照片能反映其人格特质,那么什么样的人更热衷于自拍?自拍背后的社会及个人心理又是什么?我们将基于自拍者提供的自拍照进行线索编码分析,并探讨其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讨论自拍背后的心理机制。
目前,国外已有研究验证了人格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使用之间的联系(Tara C. Marshall,2015),但是对自拍如何反映其个性以及他人如何从其自拍中评价其个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之前对于人格痕迹的研究主要研究其生活环境及个人归属,也有些研究证明了照片上的面部表情与姿势和人格相关,但是,是使用他人所拍的照片,而不是使用被试个人为表现自我的自拍照。较于其他类型的照片,自拍照给个人更多的自由去控制照片上脸部清晰度、情绪表达及相机的位置。因此,自拍照提示了更多的新线索,而且,自拍照也较多地用于社交网站平台的自我展现,目前有较多的研究来证明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机制及自身形象管理,进行自拍并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的人会有较高的社会敏感性(social sensitivity)与较低的自尊,然而这些并不能够反映他们自身真正的人格特质。
一、大学生自拍照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得知大学生的自拍情况和大五人格存在相关,其中开放性与神经质和大学生自拍情况的相关更为显著。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开放性上得分高者具有活跃的想象力,能够自发地接受新观念,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想者。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开放性与修图存在负相关。而在神经质上得分高者情绪波动大,更容易因为日常生活压力而感到心烦意乱。
具有开放性人格的人富于想象,并且喜欢寻求变化,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因而,在开放性上得分高者,往往在自拍时有一些求异的心理,不想像多数人一样去修图,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原图。
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忧虑、喜怒无常、自我效能感低,并且有着更多的消极情绪。结果表明,情绪效价越消极,入镜的面部或者说身体部位越少,大学生人格中神经质的部分就越强,越容易喜怒无常。而这样的大学生在自拍时也更倾向于一个人拍照。并且自拍频率比较高的人,人格中的神经质特质更明显。同时,对自拍照进行修图的人,人格中的神经质特质更明显,可能是出于对他人对于自己自拍照低评价的忧虑。
二、大学生自拍情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男性在自拍修图和展示鹅蛋脸上与女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性的修图行为和展示鹅蛋脸显著多于男性。这验证了进化心理学中性别优势差异的观点。根据进化理论,身体吸引力是女性身体健康和高繁衍能力的典型信号,而鹅蛋脸恰恰也是高身体吸引力的特征之一。因此,为了增加求偶机会,女性进化出通过身体吸引力获得男性注意的方式。研究也证实,男性择偶更看重异性的外貌和身材, 而女性更看重能力、资源和个性。所以,女性更关注自己的优势资源即身体吸引力,有更多展示自己身体的动机和需要。而社交网站给个体的自我呈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个体通常将照片特别是自拍照发布于社交网站上。为此,女性更频繁的修图,且变换自拍的角度展现出鹅蛋脸,提高自身的身体吸引力,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女生的修图行为与展示鹅蛋脸显著多于男生。
三、大学生自拍照片线索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
在大学生自拍照片线索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上,修图在开放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开放性对修图产生影响,由于自拍涉及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呈现自己,修图可以令自拍更倾向于完美,而高开放性者富于想象,更注重审美。自拍是完全的自我创作过程,高开放性者更注重审美的提升。因此自拍者会投入大量的感情,不但高估了其价值,更有许多方面的偏爱,由此产生更高积极情绪体验。(晋争,2014)男性在生物进化中对异性身体产生偏好,因为其代表了女性的身体健康状态和繁衍能力。为了增加求偶机会,女性会通过自己身体吸引力来获得男性的关注。因此,女性往往关注与自己的优势资源,即身体吸引力,其展现自己身体魅力的动机和需要也更高,自拍行为也比男性多,修图也多。另外,在人的社会化活动中,父母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女儿会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因此女性的开放性更高,更容易感知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即对自拍修图更多,这也是女性比男性修图更多的原因之一。
四、大学生自拍中的印象管理
大学生在自拍照片中展示自我以及美化自我时,会下意识地运用各种印象管理策略。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展现在他人面前所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被称为印象管理。其充分说明了社会认知是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提到了印象管理的概念。他紧随莎士比亚的观点:人生是一个大舞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就如同演员之间相互配合演戏。在互动过程中,每人能逃脱每个人都存在的事实,因此都无法避免地去根据别人的期望来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隱藏自己不被别人欣赏的一面,表现出别人欣赏的方面。在自拍照片中拍摄照片和选择照片的主动权都在个体手中,这是一种呈现在别人面前控制力极强的表达方式。它比面对面沟通更容易忽略一些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让个体进行印象管理。在结果分析中,多数的自拍照倾向于表达积极情绪,表达自己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外倾性。
参考文献:
[1]Tara C.Marshall,&Katharina Lefringhausen,&NThe Big Five.Self-esteem,and narcissism as predictors of the topics people write about in Facebook status updat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5(85):35-40.
[2]丁倩,张永欣,魏华,牛更枫,周宗奎.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3):519-522.
[3]晋争.人为什么喜欢自拍——自拍行为的宜家效应[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