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入路与后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期疗效对比

2018-02-22 06:45:40李智颜志坚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曲度骨化椎管

李智 颜志坚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 湛江52400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 为老年性疾病,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躯体发生感觉及运动障碍的一种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病人数近年来已呈加速上升之势。患者发病后因脊髓压迫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进行性的、由下至上的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后期可伴有躯体瘫痪及排尿、排便失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临床可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不佳。故选择何种合适的手术方式成为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课题。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及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两种常用术式,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颈椎OPLL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探究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OPL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42~72岁,平均(57.25±1.47)岁;病程 1~8 年,平均(3.47±1.33)年。观察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1~70岁,平均(57.18±1.52)岁;病程 1~9 年,平均(3.51±1.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2]:术前至术后末次随访均有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骨化韧带范围≥3个脊椎节段;临床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脊髓压迫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未有显著好转或进行性加重;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因颈椎肿瘤、创伤所致的颈髓损伤;合并严重原发性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者;二次手术患者。

1.3 研究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颈椎曲度、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等情况。

1.3.1 对照组 接受ACCF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垫高颈后及双肩部,维持颈椎过伸位后固定头部,予全麻后行气管插管,作右颈右侧斜行切口,于病变间隙去除病变椎间盘后,去除病变椎体到达椎体后壁,行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周边骨赘、残余椎间盘等。

1.3.2 观察组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使头颈部略前屈置于头架上,于患者颈后路做正中切口,向两侧将椎旁肌剥离,暴露两侧椎板及C2~C7棘突,将一侧椎板作为开门侧,对侧椎板作为门轴侧,用Margel法将两侧拟减压节段椎板植入螺钉,同时打入钉棒以加固,然后于开门侧将椎板磨除以行阶段减压,之后融合双侧小关节,常规缝合门轴侧关节囊,完成手术。出院后嘱患者少食辛辣食物,忌剧烈运动,且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及骨化块面积;(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18 18 t P 176.53±25.94 256.29±23.43 13.045<0.05 6.61±1.59 8.47±1.68 4.963<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比较 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及骨化块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及骨化块面积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比较(±s)

骨化块面积(mm2)术前 术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颈椎曲度(°)术前 术后椎管狭窄率(%)术前 术后18 18 t P 16.48±8.09 16.87±7.10 0.204>0.05 12.82±3.76 10.94±3.27 2.121<0.05 28.63±7.28 29.52±9.84 0.518>0.05 13.26±3.26 11.28±3.63 2.576<0.05 33.53±10.46 36.23±11.17 1.095>0.05 27.67±7.64 20.33±2.32 14.077<0.05

2.3 两组JOA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对照组JOA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JO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JO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前 术后对照组观察组18 18 t P 8.26±1.04 8.59±1.13 1.346>0.05 14.52±1.18 13.61±1.29 2.992<0.05

3 讨论

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因老化而产生骨化,导致椎间孔间隙减小,进而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发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有时亦可出现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一系列症状。该病具有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不可逆转等特点,多发于老年人,疾病后期患者可出现躯体瘫痪及大小便潴留或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4]。OPLL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温热理疗、支架疗法、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等,对病情较轻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OPLL手术方法常见的有ACCF及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依据椎管狭窄比例及骨化韧带累及程度等具体条件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案[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后入路手术较ACCF损伤小、恢复快。由表2、表3数据可知,术后,两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块面积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这一结果提示两种手术均能对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予以重建,并有效缓解椎管狭窄、减轻脊髓压迫,缓解患者症状。而前入路手术在各指标恢复程度上效果更优,这可能是因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脊髓压迫现象主要来源于前方骨化灶,经前入路将椎间盘、骨化灶、增生的骨赘切除,可直接解除脊髓、神经、血管压迫,且可维持有效的颈椎生理曲度,进而阻断疾病进展,促进各项功能恢复。但该手术操作复杂,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时间相对较长[6]。后入路手术是利用颈椎生理曲度,扩大脊髓后方空间,使脊髓向后方漂移进而间接解除压迫现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脊髓向后方漂移存在存在一定的限度,较难完全解除脊髓压迫,尤其是对于颈椎生理曲度已经消失或反曲的患者。综上所述,前、后入路两种术式治疗颈椎后韧带骨化症均切实有效,但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前入路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更佳,后入路手术术中创伤更小,更具微创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曲度骨化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颈椎不宜太直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2 17:07:38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①
河北医学(2016年12期)2017-01-05 01:49:26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