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占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医院脑病科 孟津471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群体,呈进行性恶化,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1]。现阶段,药物治疗是该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比索洛尔属β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稳定心律等作用,但长期使用极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不利于控制病情。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主要以降逆化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治疗基本原则[2]。稳心汤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温阳活血、通络散瘀之效,且无毒副作用。本研究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78例,以研究稳心汤联合比索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症状改善及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孟津县中医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7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男 22例,女 17例;年龄 44~78岁,平均(62.90±9.55)岁;病程 9个月 ~5年,平均(2.53±1.29)年。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5~77岁,平均(64.08±10.27)岁;病程 11个月 ~5年,平均(2.81±1.08)年。两组各项资料(病程、性别、年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孟津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准入标准 (1)纳入标准:均首次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知情,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重度神经官能症者;存在其他心脏病者;治疗依从性差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受体激动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比索洛尔2.5 mg/次,2次/d,口服。共治疗2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拟稳心汤,组方为炙甘草6 g、瓜蒌12 g、山楂15 g、麦冬12 g、细辛 3 g、肉桂 3 g、全蝎 9 g、赤芍 12 g、大黄 8 g、党参 15 g、姜黄 9 g、莪术 9 g、川芎 10 g,以水煎服,300 ml/剂,1剂/d,2次/d。共治疗2个月。
1.4 疗效标准 (1)心绞痛疗效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无减少或增加为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率≤50%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率>50%或消失为显效。(2)心电图疗效标准:静息心电图T波更低平或倒置,缺血性ST段下降≥0.5 mm为无效;静息心电图T波变浅>5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ST段回升>1.0 mm为有效;静息心电图基本正常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2)心电图改善情况。(3)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射血分数(EF)、每分钟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
1.6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绞痛改善情况 与对照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69.23%相比,观察组89.74%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 与对照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66.67%相比,观察组87.18%较高,两者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2.3 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EF、CO、S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EF、CO、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F、CO、SV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F、CO、SV比较(±s)
SV(ml)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EF(%)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CO(L/min)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39 39 t P 43.69±9.86 44.07±9.22 0.176 0.861 60.54±10.71 50.27±11.01 4.176 0.000 3.11±0.44 3.17±0.38 0.645 0.521 5.06±0.51 3.72±0.46 12.184 0.000 40.61±5.09 41.20±6.88 0.431 0.668 54.47±5.96 48.83±6.74 3.915 0.000
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引起心肌突发缺氧、缺血,发作时通常出现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皮肤苍白、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者,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3]。因此,临床需及早治疗,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或防止复发,以保证生命安全。
比索洛尔属β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可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减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降低心肌损害。同时还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控制血压、稳定心率等作用[4]。但长期单独使用比索洛尔,可引起头晕、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5]。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因风寒侵入五脏六腑,导致痰瘀阻络、血气瘀滞、阳虚寒凝、心脉不通、气逆不降而病发,主张降逆化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6]。稳心汤包括灸甘草、瓜蒌、山楂、麦冬、细辛、肉桂、全蝎、赤芍、大黄、党参、姜黄、莪术、川芎等中药,其中山楂、瓜蒌具有痛经止痛、宽胸利气、祛痰散瘀作用;麦冬可生津养阴;肉桂具有补肾温阳、痛经散寒之效;党参可补益心气、生津养血;川芎、赤芍可通络活血;全蝎可散结通络;灸甘草具有益气补中之效,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活血、通络散瘀之效[7]。本研究显示,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EF、CO、SV 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稳心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可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生理,提高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