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广东江门 529020)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新生队伍的重要来源。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有利于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利于坚实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也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客观需求。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不断扩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并向先进模范党员看齐的良好势头,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理论水平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强,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此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各方面培养与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1]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入党动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等。[2]
同时,土木建筑学院积极实施培训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以学院其中一项实践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支教作为例子,阐述运用这一方式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成效。2017年8月,我院12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筑梦爱心支教队”深入台山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以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修养的提升。
吃苦耐劳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落实各项决策的关键所在。九十年来,我们党正是凭着一如既往的吃苦耐劳,才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赖。
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员队伍的强大后备军,更是要不断学习党员的优秀品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此次台山支教活动中,由于学校处在乡镇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对于支教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12名入党积极分子全部为“95”后,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受过艰苦的生活条件,加之年龄较小,难以适应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他们顶住工作的压力,认真备课,带领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项双重考验,很大程度上为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供了机会。
一个支教大学生在支教总结中写道:“生在广州,长在广州的我一直以来没有离开过城市,不懂得乡下的艰苦,但这次支教,使我深刻体验了乡村生活,因为没有厨房,我们每顿饭只能在宿舍用电饭锅简单做做,吃完饭后便进入了紧张的备课状态,夏天蚊虫叮咬也是常事,宿舍中只有风扇在呼呼地转动,即便在这样艰苦的吃住环境下,我们还是备课到深夜,为的只是第二天早上能更好地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坚持和适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不仅没有抱怨,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这让我倍感成就,让我意识到自己潜力无限,我觉得以后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不易,我都能够自信地坦然面对,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通过这一培养活动,我学会了吃苦耐劳。”
无论是在活动开始前还是活动进行中,我们一直对各个入党积极分子强调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是首要的,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将知识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才能成为一个对学生亦师亦友的人。而各个入党积极分子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不论是课程授课,还是日常生活,都充分学习党员的责任意识。[3]
在第一天的授课过程中,一位支教老师发现班级有一名女生无法做到精神集中,并且在参加班级活动与回答问题时也缺乏积极性,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位置发呆。课后便单独找这位女生谈话了解情况,原来是因为支教班级是合班,而这个班级中只有这名女生是来自于另一个班级的唯一一名同学,与班级其他同学都不认识,因此导致了不适应与行为拘谨,得知情况后支教老师立即对其进行了开导,强调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朋友,大家会友好地对待她,并且带领这位同学主动融入班级的集体活动中,鼓励班级其他同学与这位同学友善亲近,经过一天的磨合,这位同学很快融入到了新的集体中。
在支教第三天,支教老师发现班级有一名同学脸色发白,发现状况后立即将这名同学带往镇上的医务所,后来确认为天气炎热导致的轻度中暑,得知情况后还是不敢松懈,支教老师将该名学生带去凉爽的地方小憩片刻,并买来水请他喝下,不断为其扇风降暑,待情况好些了之后再陪伴其回到家中,亲自将其送给父母照料。后来学生父母说到;“这位老师的责任意识真的很强,对我的小孩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真的很开心我的孩子能遇到如此具有责任心的老师。”[4]
这位支教老师在后来的随行笔记中写下:“当你真正面对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身负的责任重大,一个幼小的孩子在我面前,无助的眼神面对我,我只能倾力为他排除不适。那一刻,我不再将自己当成一名学生,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属于这些学生们。为了他们我可以奉献自我,没有为什么,这就是我的职责,我终于明白人们为什么把教师称为‘园丁’和‘红烛’了。”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浸透着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的职业,所谓“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便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也是广大教师能够获得社会尊重的原因。在乡村小学教书,需要忍受孤独寂寞,默默无闻,仅仅为了对得起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个个支教老师就放弃暑期安逸的假期生活,奔赴艰苦地区进行支教,让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对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感受,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党性修养。
一名支教老师这样说道:“以前的暑假都是一放假便回家,或者跟随家人一同出游,或者与朋友一起聚会,或者安静地呆在家中看书玩电脑,这是第一次暑期来到乡下并且承担支教的工作任务,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反倒觉得这个暑期比以往任何一个暑期都更有意义,虽然牺牲了自己安逸的暑期,奉献了自己的精力与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是更大程度的获得,原来牺牲与奉献没有想象地那么难,通过牺牲与奉献,我们可以获得远远高于享乐所带给我们的东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鞭策自己更多地为集体付出,为大家奉献。”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方式多重多样,但究竟哪些是适应新时代青年的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成效性究竟如何?有无达到预期效果?种种问题都要求我们时刻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只有总结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工作才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同时,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本身来说,及时性地总结,能够让其通过日常的琐事总结提炼自己的思想进步趋势,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无限,增强其自信心,强化其自我认同,鼓励其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奋发前行,不论人生遇到何种困难,都坚信自己能够迎难而上。
总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初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过程管理,更加要注重的是培养成效的总结,这样才能做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全面化,更加精准地为党内输送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