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金城幼儿园 浙江永康 321300)
在谈及关于幼儿的心理品格教育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品格教育,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指学生的智力正常,性格良好,可以与人和睦相处,可以适应环境,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健康年龄特征的标准,具体包括:自信自立、善于自我发展、与他人和谐相处、主动适应环境等特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幼儿为本”,即幼儿与大人的人格平等,老师要放下架子,像母亲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只有用心与孩子交流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幼儿的心理品格是幼儿人格的一部分,人格的完善是幼儿茁壮成长重要的一部分。“人类的心理变态,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心理障碍,老师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品格教育。[1]
近年来,幼儿出现情绪、行为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品格问题有如下几点: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如打架、说谎、好嫉妒、恶作剧、偷窃等等)、情绪问题(自私、胆怯、懦弱、恃强凌弱、自卑等等)、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幼儿的品格形成与家庭、幼儿园的影响密不可分,一个人心理失调的原因有多种,最大的根源在于儿童的早期阶段。及早的关注幼儿心理品格的养成,可以使幼儿获得健康的心理。
目前,在部分幼儿园中对幼儿健康的认识依然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还未实现向心理医学新模式的转变。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学校对幼儿心理品格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许多人甚至将幼儿的一些心理问题归于幼儿成长过程的正常问题,不去加以关注。
幼儿心理品格教育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具体表现如下:
(1)到目前为止,在全国的高校或者是幼儿师范教育中并未统一规定关于幼儿品格教育的课本。
(2)全国关于幼儿品格教育以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很少。
(3)全国高校中设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很少,但是在这些专业中设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更少。
(4)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品格教育的内容十分凌乱分散,各部分之间没有内在统一的联系。引导提升幼儿心理品格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能参照成人以及中小学的教学经验。
近年来,开始重视培养幼儿心理品格的学校越来越多,在教育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许多高校也开始展开了对幼儿心理品格养成的研究,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日渐丰硕。与此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那就是理论脱离了实践。首先,高校中从事幼儿心理品格教育研究的老师很少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园关于幼儿心理品格养成的指导少之又少;其次,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幼儿心理品格的养成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层次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心理优秀品格的成功养成与教师本身的专业程度以及自身素质有着莫大的联系,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更新程度并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幼儿心理健康品格养成的前提,如何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把握好幼儿心理品格的养成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成为教师们需要研究重视的问题。[2]
(1)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步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格教育时未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忽略与家庭的合作会使幼儿园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付之东流,许多家庭对子女采取溺爱放纵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同时幼儿园的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育方式过于成人化
因为幼儿心理品格教育未形成合理的体系,所以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会借鉴中小学或者是成人的心理品格教育模式。但是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接受能力,导致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影响。[3]
(1)创设良好的物质教学环境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展开幼儿教学的基础,这种环境下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儿童化的设施环境与绿化的自然环境可以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满足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自主开发的游戏环境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2)构建健康的幼儿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构成了环境,环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健康的心理教育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喜欢打架、调皮好动的孩子,幼儿教师要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找到幼儿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观察,建立相应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分析整理,获得具有研究意义的现实资料。
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关于幼儿心理品格养成的培训。幼儿的思维十分发散活跃,要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培训提高自己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观察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
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与知识水平,特别是心理教育知识的水平。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念,耐心细致的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将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
家长的观念会对学生的心理品格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接受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只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品格的养成,比如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不放弃的精神等等。其次,家长要积极与幼儿园沟通,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提高幼儿心理品格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