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458)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的特点是集娱乐、欣赏、歌唱、舞蹈、器乐以及音乐基本知识。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和倡导者。在他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属于同等地位,他主张以音乐来提高品德,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本文就音乐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学和相应的音乐活动,如何使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谈几点看法。
一、引领学生捕捉音乐形象,揭示作品的内涵,将学生情感激活,让他们自己就能够捕捉音乐的内美,激发他们爱美的艺术情感
音乐是无形的,是通过音符的抑扬和旋律的顿挫,构成千变万化的声音组合。在这种组合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学的追求和对世界的认识,如何把无形的音乐演化成学生思维中具体的形象,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想象,理解认识,与作者同悲同喜,甚至融为一体,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比如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唱段的音乐特点主要来自小白菜”从中汲取最富生命力的音乐语言特点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喜儿朴实,亲切的唱腔,曲调平稳,抒情流畅,表现了喜儿盼望爹爹早日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及热爱生活的思想境界。《白毛女》选曲“北风吹”是整部歌剧中的主题音乐最能表现喜儿的天真活泼纯朴善良的人物性格。第三幕中《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这个唱段是以民歌小曲为基础,吸收了秦腔中的哭腔手法,说唱等综合艺术手法,它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为使学生能清晰、真实地把握音乐形象,进入作者的规定背景,我采用了边讲边观看边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作品分析透彻,把人物的感情脉络理清,让学生在观看音乐画面和讲解中逐渐理解作品,把握音乐形象与自身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心声同一”的境界。为此我把《北风吹》与《我不死我要活》对比分析,讲解感受体会音乐特点,了解喜儿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性格。
学生在边观看、边听、边讲解中在头脑中形成喜儿纯朴善良,克服生活中一切困难及顽强抗争的形象,听、看后仿佛有顽强不屈的誓言,进而又仿佛自己成了剧中的人物,音乐成了发自内心的语言,群情激奋,心潮澎湃,达到了教学目的,落实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音乐作品的内涵比能激发学生美的欣赏力
音乐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白,作者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丑恶的憎,全部蕴含在音乐艺术之中。因此音乐最突出的部分和片断,要求学生反复吟唱体会,让学生深入理解并用歌声来刻划这一形象抒发自己对作品理解后反馈出的情感,同学们在听、唱、奏时,面孔表情时而喜悦、时而悲痛、时而愤怒。当他们自己学唱时自发地演唱的风格、气息、吐字、顿挫等方面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反复学唱,吹奏反复体会直到和原唱基本相似,当从形似达到基本神似时,歌声已告诉我爱和憎的种子已深深的撤入同学们的心田,收到了。“春雨入土润物无声”的效果,介绍这些作品会使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对那些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沉溺于时下流行的不健康音乐,靡靡之音中的人无异于注射了“强身针”预防剂。由此看来只要我们音乐教师努力,真正熟悉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能融会贯通,自觉地去实践,定能作出显著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正在不断前进,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师如何在这个体系中能突出音乐“美育育人”的功能,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我想是十分必要的。美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索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发挥美育中思想教育的作用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该不懈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将不断努力实践与研究,争取能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更新的成果。
如我校有个学生,原来学习成绩与表现都比较差,但他对音乐却很感兴趣。老师抓住这个特点从兴趣入手进行教育,通过感受音乐→情感陶冶→磨炼意志→树立理想的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不仅提高了他的音乐水平与技能,而且萌发了美好的理想。他说:“长大当个歌唱家,让动听的歌声使人们得到欢乐”。音乐的美也启迪了他的智慧,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被同学们一致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正如冼星海同志所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三、学生品德教育要寓音乐教育之中
如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内容比较含蓄,歌词中没有直接叙述家乡的新面貌,而是通过歌曲中舒展的节奏和时而起伏的描绘田园风光的旋律,让儿童领略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再通过歌词中“小溪的笑声,绿荫丛中的楼房,农民的笑脸的洗衣姑娘的歌声”等描绘,把儿童引进那诗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意境中去。让儿童从领悟家乡的变化中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进而升华到热爱祖国的山河之情。久而久之,学生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逐步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